|
全国将划分四大人口功能区 聚居区承载54%人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8:50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元旦刚过,春节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将踏上回乡之路。不过,一年一度短期春运人口流动,比起未来中国庞大的人口迁徙来说,实在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预计,未来30年,全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70%,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5.6亿上升到10亿,约有3亿农村人口进城,将给未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不过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筹备应对方案。记者获悉,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的战略规划已经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并获得中央的认可。一位参与编制的人士指出,这项规划将下发到地方,由各个省(市、区)据此拿出自己的编制报告,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汇总规划。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内这个汇总规划将按期与国家发改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此后会在全国开始推动。"上述人士说。 这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5大区域。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其中高度适宜地区,面积只有全国的10%,但是要积聚全国30%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还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把全国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国家人口计生委此次编制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报告题为<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 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其目的是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该报告是在完成总人口战略报告后,针对其中提出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应对方针。根据研究,未来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人口城市化等高峰。 预计今后30年,全国总人口数将达到15亿,城镇人口也将从目前的5.6亿上升到10亿。同时,城市化率将大幅提高,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要进入城市。规划报告预计,2014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2023年将达到60%以上,2034年为70%以上。届时,3亿农村人口将成为城镇人口,这将给一些地方的人口承载能力造成挑战。 比如贵州、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相对其环境承载能力而言,目前其人口规模就超载30%以上,因此这些地方不适宜再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化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司司长陈立认为,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非常重要。"这能增加每个人发展的机会公平性。"陈立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讲座上说。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人口大规模的迁移也在加快。比如1990年人口普查的迁移人数为3400多万,这个数字到2000年时达到1.3亿。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似乎不可持续。规划报告指出,支撑3亿农民进城,每年城镇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为1500亩)以上。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字,2005年全国耕地只有18.3亿亩,按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年后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被突破。 上述规划报告是在2006年9月份的一个涉及内蒙古等8个省份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完成的。2005年9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有关生态屏障、功能区划和人口发展的专题调研,开始有关人口功能区的研究。这是适应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主体功能区的需要而做的。 东中西部分三种模式 根据陈立的说法,东、中、西部的人口发展功能规划有各自的原则。其中,东部是以网连片,面状发展;中部是连线为轴,带状发展;西部是以线带点,点状发展。 根据规划报告,除了把我国的区域按照是否适宜居住划分为5大区域,还从地理格局、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水资源,现有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指数因素6个方面,以分县为单位,系统评价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前景,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即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居区。 其中人口聚居区将占全国人口的54%,约为7.4亿。属于积聚人口最多的地区。 限制区将主要是江河、风沙源头等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以及国家限制开发的区域。疏散区主要包括西北干旱区、藏东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临界适宜区。 稳定区,主要包括天山南北、河西走廊等相关一般适宜区。兰州、贵州、太原等城市都属于此类地区。 聚居区则包括比较适宜区和高度适宜等地区。这包括东北平原,沈阳、大连、齐齐哈尔一线,华北平原的京津冀城市群,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等。 此前,在2007年12月16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在谈到实施主体功能区的各项保障政策措施时也称,东部三大经济圈沿海连成一线,加上京广线,和陇海线以及长江沿线,中国的人口和工业发展会形成一个"井"字型分布。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