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大机遇也是咨询业好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23:25 理财周报

  中国公司国际化产生巨大咨询需求 银行业大机遇也是咨询业好机会

  凯捷全球执行副总裁、欧洲及亚太区CEO 博德涵

  凯捷集团在全球咨询行业排名前三,在30多个国家设立了超过300个办事处,约80000名员工在为我们服务。全球500强中,64%是我们的客户。2006年,我们的全球收入约为77亿欧元,目前的市值在50-60亿欧元之间。

  2000年凯捷正式进入中国,目前员工在1000人左右,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收入占比较员工占比要更低一点。但我个人认为,10年内中国在凯捷全球市场中将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确有这样的潜能。

  凯捷中国业务去年增长近200%,今年又增长了180%

  在欧美市场,咨询行业已经有40多年历史。凯捷创立于1967年,是以信息技术服务起家的公司。直到今天,信息技术服务仍是我们的主体业务之一,与软件外包业务一起为集团贡献超过2/3的收入。同麦肯锡、科尔尼、罗兰·贝格等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在战略管理咨询业务之外,有这两项业务。

  战略管理咨询业务尽管要支付给经理人不菲的薪水,但毛利率仍然很高。而软件外包业务往往一个大单要几年才能完成,从而使得凯捷的利润从波动状态稳定下来。

  目前,软件外包的国际市场已较为成熟,中国公司把IT管理等业务外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实施了中国最大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项目,从设计、搭建架构到维护,为它们提供了5年服务,至今还有50人在为他们工作。

  说到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2006年凯捷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近200%,2007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0%。

  中国咨询业刚起步,但国企和资本多元化企业咨询需求增长迅速

  在中国,咨询行业才刚刚起步。中国本土,年龄最大的咨询公司也不过七八岁,绝大多数只有两三岁。无论是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从业水平还是已经发生的案例,都可看出中国咨询行业还很年轻。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有人用“井喷”来形容这两年中国咨询市场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公司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和业务创新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咨询需求。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一直侧重跨国公司,从2005年开始才将重点转向本土企业。

  从咨询市场需求主体划分,中国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跨国公司、国有企业、资本多元化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跨国公司仍是中国咨询市场最主要的需求主体,但国有企业的咨询需求已经明显增强。比如,在能源行业,中国最大的新型能源企业和传统能源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在银行领域,我们刚刚获得为一家银行上市做战略咨询的项目,并且已经在为6家中资银行提供技术服务。

  此外,资本多元化企业的咨询需求,也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比如,像海尔这样的公司。至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我认为目前还处在扫盲期,他们的需求还需要慢慢培育。

  中国能源、电信、金融、制造和公共信息服务业,都是关注重点

  曾经有同行问过我:像我们凯捷这样的跨国咨询公司拉走了中国的主要客户,那本土咨询企业应该怎么生存?在此,我想重点解答。

  我认为,这两者是互相推动的。一方面,跨国咨询公司过去10年里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凯捷在中国80%的员工都来自当地。跨国咨询公司还在客户中培养了很多具备国际视野的人,他们中很多现在成为中国本土咨询行业的创业者或管理者。当然,跨国咨询公司也会在中国寻找一些合作伙伴,但最关键的是,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支撑本土咨询企业的发展。

  行业方面,能源、电信、金融、制造业和公共信息服务业五大领域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公共信息服务业对咨询的需求,相对其它四个领域还比较小。能源行业,将是我们近期重点培育的市场,因为这个行业客户集中度较高,增长也最快。

  大约三周前我看到一个报道说,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可供全球人使用40年;天然气储量也只够使用60年。中国并不是能源富有的国家,因此能源管理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石油的存储量,二要把能源的使用与生存环境相结合,三是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的核电建设就具有领先性。此外,我们还在争取和政府合作,研究如何提高铁路货运和客运的效率,因为铁路是最清洁的能源运输方式之一。

  与能源和金融相比,中国的电信和制造业发展较为成熟,可以作为本土咨询企业市场拓展的突破口。比如,中国的亚信科技有限公司,甚至更小的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都在电信系统集成领域取得了成功。

  国际化改造,是中国银行业的机遇,也是中国咨询业的机会

  今年以来的全球次级债危机,对一些国际银行的治理架构、主营业务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可能会改变银行对咨询和IT的需求,进而为咨询行业提供新的机会。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受次级贷款危机影响,银行将在这个季度或下个季度出现一定亏损。他们若要提升盈利能力,必须消减成本,提升效率和效益变得更为紧迫。现在已经有银行向我们提出用科技手段帮其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我相信,这种需求会从最严重的银行开始,然后慢慢扩散到全球银行体系。

  在中国,银行和保险也是咨询业目前服务的重点。尽管碰到了牛市,但券商仍处在恢复期。去年我们首次在中国发布《2006年全球零售银行报告》,将中国银行业与国外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银行业正处在提升的过程中。

  另外,中国的银行受次级债危机影响较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比较低。因此,中国的银行面临国际化改造的压力,它们必须尽快使自身服务质量和产品架构与全球同行相当。其中,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是中国的银行国际化改造的重点之一。

  我最近就在跟中国一家银行的高层交流《巴塞尔协议》在中国落地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国银行业的重大机遇,也是中国咨询业的重要机会。

  (理财周报记者 李清宇整理)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