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GDP每降3%中国就降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23:22 理财周报

  美国GDP每降3%中国就降4% 通胀下新兴市场引领全球经济扩张

  理财周报特邀 黄益平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最近完成了对2007年全球经济总结以及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中中国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未来的全球经济态势下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发展状况。归纳起来说,我认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美国经济走势、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

  美国经济萧条概率近50%,美联储或再降息0.75个百分点

  此前,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4.5%下调至4.25%。美联储能否救市以避免出现经济萧条,成为投资者需要看清楚的一点。

  我认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未来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欧洲和日本经济放缓,主要是国内需求疲软所引起的,这些国家目前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小制造企业和服务业都不景气。不过,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主要靠对外出口,而依靠出口的大型制造企业保持了一定的上升趋势。

  与欧洲日本不同,美国经济面临的是周期性的增长放缓。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失衡问题依然突出。国内房产需求还没有上升迹象,供求失衡无法解决,预计2008年房地产市场价格还要下跌13%-14%。另一方面,美国市场风险承受力下降,国内流动性不断紧缩,次按风暴现在看来还远未结束。根据我们的分析报告,预计未来1年内美国出现经济萧条的概率接近50%。

  但是,我们并没有对美国经济失去信心,预计美国今年的GDP增长率为2.3%,明年还将保持低于趋势水平的稳定增长。原因有三个:一是美国目前只有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跌状态,其它行业并未受太大影响;二是美国家庭储户和企业财务状况还比较健康,能抵挡一定的市场风险;三是美联储采取的降息等调控措施,能够调节和刺激经济发展。

  由于美元继续贬值,为弥补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美联储还将不断降息。我们预计,美联储明年还有0.75个百分点的降息空间,到明年年底利率将会下调至3.5%。

  美国等成熟市场一旦疲软,亚洲国家间的半成品贸易也就失去意义

  一些经济学家公开宣称的“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已经脱钩”的观点认为,即使美国经济萧条中国也能独善其身,我们对此并不认同。

  “中美经济脱钩论”的主要论据是:中国经济受美国影响的最主要途径是出口贸易,随着亚洲国家间的区内贸易日益频繁,即使美国等成熟市场进口中国产品下滑,中国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间的贸易也能维持自给。

  这看起来合理,但仔细观察中国的出口结构会发现,中国与亚洲国家间的贸易以半成品出口为主,而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的主要是成品。显而易见,商品主要是在亚洲国家间由粗加工到细加工,而后出口到欧美等国。仅美、欧、日三个国家和地区,就占到中国出口成品的61%。因此,一旦这些成熟市场疲软,进而引起进口成品量下跌,那亚洲国家之间的半成品贸易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个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时代,中美经济的相互影响在不断加强。我们的研究发现,美国的GDP每下降3个百分点,亚洲的GDP将会同样下降3个百分点,而中国和新加坡受到的影响更大,将会下降4个百分点。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表示,即使美国的GDP明年大幅下降,中国政府也可能采取措施刺激投资,使GDP增速保持在8%-9%的水平。但是,即使中国GDP仍保持较快增速,也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有好日子过。而且,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投资的方式,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加深许多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全球新兴市场通胀问题普遍,明年平均增速略放缓至6.9%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1月的CPI涨幅达到6.9%,比10月上涨0.4个百分点,创下11年来的新高;然而,PPI当月涨幅已达4.6%,较10月上涨了1.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的通胀问题已不能用单纯的食品上涨来解释了,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上涨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其实,通货膨胀不是仅仅发生在中国,而是新兴国家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由于食品和能源涨价,全球新兴国家中亚洲国家受到的通胀压力尤其大,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等的CPI持续快速上升。

  中国一开始主要是食品价格,或者简单说就是猪肉价格异常飙升,引发通胀加速。但猪肉价格逐步稳定后,石油等能源价格开始不断走高,从而导致制造业成本压力加大。问题就在于,制造业产品价格疲软,成本压力一大就会挤压利润空间,引发连锁效应。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新兴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不会因通胀问题受到重大影响。我们预计,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今年的平均增速为7.1%,明年略放缓至6.9%。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经济将继续以平均增速8.7%的步伐领导全球经济扩张,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11.4%。

  值得一提的是,除新兴市场值得投资者关注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依靠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国家,明年也将会有较快的经济增速。

  明年人民币兑美元再升值7.5%,增加汇率政策灵活性是关键

  明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此前明确提出的货币紧缩政策,其实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只是紧缩程度不够。尽管央行不断加息,但实际利率还是不断下跌。因此,政府正式提出紧缩的货币政策,说明今后将直接调控流动性,第四季度控制信贷增长就是一个信号。

  此外,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由于明年是美国大选之年,中国在人民币升值方面将受到更大压力。我预计,明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再升值7.5%。其实,尽管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有一定升幅,但对于澳元、欧元等并没怎么升值,所以欧洲也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关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取决于用什么因素来判断。如果考虑到中国现行的资本账户管制和庞大的隐形债务,未来人民币很可能面临贬值压力。因此,我认为维持现有水平或许可以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问题的关键,不是人民币升值多少,而是需要增加汇率政策的灵活性。

  (理财周报记者 徐艳整理)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