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市集结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23:53 华夏时报

  城市,在经济发展由产业向资本升级的过渡中,其集聚能力越来越凸显优势。

  城市走向“圈子时代”

  见习记者 王新磊 北京报道

  12月23日23点45分,网友在大河网论坛里贴了一个《中国铁路格局明年将重新调整!》的帖子,帖中称,“郑州铁路局将拆分进北京和武汉铁路局”,“京广客运专线管理公司也将落户武汉”。言外之意,郑州铁路局将继2005年3月18日遭遇拆分之后,再次被拆分,并受制于曾经的下属单位武汉铁路局。

  一条翻新的旧消息,也在论坛里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声浪,点击率大幅攀升,与之相关的帖子也被疯狂点击、跟帖、激辩、指责、谩骂。这个消息,成为继郑州和武汉竞争新特区失落后又一个搅动情绪的消息。

  12月7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特区”)。中部新特区之争的三个竞争对手,武汉和长沙同时上榜,唯独郑州落榜。

  这不仅是郑州的失落,更是河南省的失落。新特区作为一种政策资源,新特区的牌子就是一个金字招牌,牌子一挂,政策都可以试,资金和人才也都来了。因此今后几年在吸引投资上,郑州的吸引力会落后于武汉和长沙。

  失势的郑州

  原本河南可以更有优势成为中部的领头羊,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可以成为龙头。在中部,河南有第一的人口、第一的经济总量、数量最多的高速公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

  2005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个没有政策支持的概念,把河南郑州和湖北武汉推到了区域经济竞争的PK台上。河南凭借以郑州为核心的9座城市连成的中原城市群,对抗湖北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群。其势之盛,成为中部六省最耀眼的明珠。相形之下,武汉“1+8”城市群因为武汉一城独大,则被中部其他省份鄙视为“一个超级大县城带着八个小县城”。

  就在武汉“1+8”城市群被嘲笑是“县城开会”时,武汉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提高了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2005年3月18日,在全国铁路撤销分局、合并成大局的改革中,郑州铁路局遭遇拆分,一分为三。郑州这个铁路拉出来的城市,其铁路实力被削弱。武汉铁路局则从中独立出来,并成为武汉城市强化中部龙头的一个有力支撑。

  随后,郑州眼睁睁看着铁路优势被武汉铁路局所超越。亚洲最大的编组站让位给武汉铁路,甚至铁路枢纽地位也被传言让位于武汉铁路局。

  相反,最有实力号令中部的河南,在区域竞争中错失良机,竟然为了一篇外国人的文章,弃中原城市群而不用,转而选择郑汴一体化,以郑州的龙头身份去拯救一个工业经济几近无药可救的古老城市。结果,郑州成为失势者,只能再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武汉,任其高调宣扬:“中部需要武汉这个龙头。”

  “河南被抛弃!”“为什么唯独郑州落榜?”愤怒的情绪,失落的心情,都无以宣泄失势的事实,郑州和河南都在否定、反思。

  相比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郑汴一体化”显得“弱小、年轻、不够分量”,如果以中原城市群的名义来申请新特区,可能几率更大一些。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次失势会被未来经济发展所放大。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仅2006年一年这里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7%。而基础设施建设则创历史规模最高纪录,全年开工建设了64项工程。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躁动的城市群

  这只是城市群竞争的一个侧影。

  作为经济体而非行政区域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由产业向资本升级的过渡中,其集聚能力越来越突显优势。就像产业群一样,作为经济体的城市也发展到城市群时代,并以城市群的体量竞争。

  在中国,除了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之外,各省相继提出基于本身龙头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比如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至少有16个城市群。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对资源整合和资源吸引的经济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各个城市群的区域经济中心梦越做越大,在交通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之外,还酝酿推出区域产权交易中心,使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使核心城市成为“龙眼”。

  在长三角,随着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上海街头热议的未来长三角的“市民图景”似乎触手可及:一个交通卡从上海西行到南京,一路刷下去没有障碍;从杭州到上海,清一色的交通标志,使你没有任何跨区域、出家门的感觉;甚至社保、医保完全统一,过境费取消,电话区号统一,都成为这个寒冷的年末最有诱惑力的话题。

  在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保险改革试验区;新加坡生态城落户天津;唐山整合周边城市资源,和曹妃甸构建双核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走得越来越近。

  在成渝,成都和重庆同时获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联合周边城市,形成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成为可能。

  在中部,湖北和湖南在获批新特区之后,提出两个城市群联手,有望合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将来。许多专家都认为,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表明,一旦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金融、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上将有很多优惠。

  地方以城市群作为竞争的经济体,展开对新特区的争夺,其热情源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示范作用,毕竟新特区对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经济模式改革的助推效应极大,对新特区的争夺实质是对经济“特权”的争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