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中国的胃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1:10 财时网
冻结3.3万亿资金,强揽全球市值第一,让股神巴菲特连称后悔……这是中石油在回归A股之际送给股民的不能相信的“奇迹”。 人们一直相信“中国奇迹”。中石油的“奇迹”是因为人们对中国经济和能源需求的未来看好。谁都可以看到,吐出“MADE IN CHANA”的中国,就像一只睡醒后饥饿难奈的狮子,它需要吃进去更多的原材料。 2007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经济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政府不得不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策略,国有企业巨头们则满怀雄心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中石化用20亿美元获得开发伊朗油田权利又是一个印证。中国的能源外交正在遍地开花,西方国家酸溜溜的口水并不能动摇中国人在全球寻找能源的决心。 因为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大。2002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后,几年来累计投资的工业产能开始释放,而它们需要原料和动力。2007年上半年,四年前还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的中国,终于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0年后,中国能源消费超过美国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判断。 整个世界都在讨论,地球上的资源还有多少可以被中国人买走。 基于煤炭、铁矿石、铜铝等世界第一的需求量,中国买家被认为是慷慨的。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竞争也在增多。那些掌握天然气、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国家或企业对于出口商品的收益率不再满意。全球资源价格,在2007年迎来一次普遍性的爆发。 年初还是50多美元,年底却逼近100美元。国际油价在11月中旬达到99美元后才渐渐收住。整个下半年,人们都在讨论,油价破百会选在哪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石油价格上涨只是今年一系列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代表作。煤炭、有色金属的范围不太大的价格浮动并未引起过多注意,但在中国国内,这让几年来蜂拥上马发电的电厂叫苦不迭。 可国际石油价格是中国抬高的吗?年年遭油荒突袭,好象中国从来就没有充分满足过自己的购买欲望。一年不到两亿吨的进口量对于全世界二十亿吨的交易总量来说,太少。 能源价格牵动国际政治。越来越值钱的天然气和石油正成为俄罗斯帝国复兴的“物质保障”。产油大国委内瑞拉、伊朗与美国的斗法则像一部看不到结尾的肥皂剧。 还有铁矿石。11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是每吨112.78美元,而前十个月平均到岸价也才每吨81.3美元。此前,矿业巨头已公开表示,明年铁矿石价格可能最高上涨50%。 于是,一个没有人认为是玩笑的新闻出炉了。必和必拓准备并购力拓,面对铁矿石出口市场可能形成垄断的威胁,宝钢有意入局的消息引爆全球,甚至有人要国家拿出外汇储备,力阻两大巨头未来的“婚约”。 很多人为中国的经济安全担心。在新兴市场崛起的过程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被人为操纵。中国低成本粗放式、资源浪费严重的经济增长局面正在改变,但这个过程已经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蒙受金钱,甚至是道义的损失。 我们也在寻求自身的改变。2020年前单位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艰巨,2007年,节能减排几乎成为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中国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关闭了超过1000万千瓦的一些小型燃煤电厂。资源税改革方案和燃油税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出台。 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一些事情有了结果。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终于成立了、千呼万唤的《能源法》也公开征求意见、煤炭和核电在市场化道路上迤俪前行……对内,中国完善能源战略体系的脚步在加快。 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有些事情还没有结束。 中石油依旧在变幻莫测的中国A股市场上寻找“真正的自我”、国际油价在破百关口受挫后是否会卷土重来、明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2008年,“中国故事”的剧情要在悬念中延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