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中国发展指数最新发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10:36 南方周末
在经济高速增长,财富迅速增加的态势下,社会发展质量如何?地区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除了GDP,其实还有其他标准可以衡量,过去一年中国的建设,哪里进步了,哪里在退步。 1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发布了“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通过对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测算,该指数综合测量了除港澳台地区外的中国31个省区2006年度在经济、社会、健康、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地区发展状况。 北京、上海仍是中国社会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不过中西部省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省区;各地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有13个省区城乡差距在拉大; 涵盖了单位GDP能耗、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等指标的社会环境指数,其增幅明显小于经济指数。 所以,回看一年又一年卓有成效的建设,“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在提醒:距离“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山东发展最快,甘肃发展最慢 “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由健康、教育、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4个分指数构成。 根据“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的测算结果,在31个省市区中,总指数排序在前8位的省区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和广东;总指数排序在后8位的省区分别是:陕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肃、贵州和西藏。(见表一) 比较“2006年中国发展指数”可以发现,31个省区中,山东、北京、上海的总指数年发展速度最快,而发展最慢的三个省区是:甘肃、广东和福建。 值得注意的是,和东部省区相比,中西部省区取得了较快的综合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位列全国最末位的西藏,健康指数年增长速度全国第六,而生活水平年增长速度全国第一。 13个省区 城乡差距拉大 根据2007年总指数得分和4个分指数聚类分析的结果,31个省区被划分为4类地区。第一和第二类地区是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类地区处于中等水平,而第四类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见图一)。 比较2006年的指数:山东、辽宁、吉林三省从第三类地区进入到第二类,福建省则从第二类地区退至第三类;海南、广西、重庆等3个省区从过去的第四类进入到第三类地区,陕西从过去的第三类进入到第四类地区。 在编制“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的15个原始指标中,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有13个省区,“城乡人均消费比”与前一年度相比有所扩大,超过总省区数的1/3。“城乡人均消费比”这一指标,通过比较同一省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测量出城乡差距。换言之,2006年在我国有超过1/3的省区,其城乡差异在加剧。 经济发展最快环境发展最慢 更加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健康、教育、经济、社会环境4项分指数中,尽管经济指数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社会环境指数的增幅,却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全国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经济指数,其他依次为健康指数和教育指数,而社会环境指数的年发展速度最慢。 社会环境指数包括了城镇失业登记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人均道路面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省会城市API(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等指标。 根据“2007年中国发展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前三个省区依次是:山东、宁夏和湖南;而最慢的三个省区是福建、浙江和云南(相关指标分值见表二,其中分值越高,分别说明该省区空气质量越好、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越多、单位GDP能耗越低)。 在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一项,北京得分位列倒数第二,“2006年中国发展指数”中,北京在此项得分也列末端,值得重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