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息频率罕见 稳定通胀预期成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3:1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宏宸

  调控

  为应对通胀压力,央行连续6次提高一年期基准利率,稳定通胀预期成为2007年央行加息的关键词。据测算,经过连续6次上调存款利率后,目前我国利率水平虽然仍然为负,但已不断接近物价上涨水平。

  据央行调查,在连续加息和股市震荡调整的状况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止跌回升,投资股票和基金的热情明显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四(12月20日)宣布,自12月21日起除活期存款利率略有下调外,上调各个档次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加息。2007年也成为近年央行利率调整最频繁的一年。

  央行今年第六次加息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根据决定,自2007年12月21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意在减轻居民通胀预期

  此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出于什么考虑?对于2007年的第六次加息,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受食品、能源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为此,人民银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先后10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在国内物价水平存在上涨压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为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有利于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该负责人还表示,此次利率调整,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其中,3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6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利率小幅下调0.09个百分点。

  由于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结算,上述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上一次加息间隔仅25天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今年的这五个时间———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8月21日、9月15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频率之快,历史罕见。与加息一样频繁的是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一次更以1%的幅度创4年来涨幅最大。专家认为,种种以“组合拳”面目出现的货币政策,都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

  最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于今年9月份启动的年内第五次加息,与上一次加息的间隔仅有25天,创下了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纪录。在8月份CPI创10年新高后,央行今年9月份启动了年内第五次加息。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尽管来得更快,但第五次加息并未超出市场预期,在高通胀的背景之下,当时的市场预期央行年内还会继续提高利率水平。果然不出所料,短短数月后即迎来了央行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

  稳定通胀预期成关键词

  记者注意到,为应对通胀压力,央行连续6次提高一年期基准利率,稳定通胀预期成为2007年央行加息的关键词。据测算,经过连续6次上调存款利率后,目前我国利率水平虽然仍然为负,但已不断接近物价上涨水平。

  据经济学家王小广分析,过去几个月CPI涨幅都在6%以上,通胀压力比较大。毫无疑问,从物价角度上来说,连续升息是正确的。此外,连续加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存款收益,并有利于带动银行储蓄回流,令今年以来一度出现的居民存款投入股市的现象有所变化。

  受物价上涨以及资本市场活跃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居民资产结构中,储蓄存款占比近两年来不断下滑。在今年三季度,基金超过股票成为一些城镇家庭最主要金融资产。不过,据央行调查,在连续加息和股市震荡调整的状况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止跌回升,投资股票和基金的热情明显降低。

  在存款收益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银行一些储蓄所里出现了居民开始将资金转为定期存款的现象。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增加,或多或少会对老百姓的投资理财行为产生影响。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有关专家表示,2007年中国加息频率为历史所罕见。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中国宣布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首次加息。

  根据今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2008年起,中国改变实施近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按照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央行已在12月8日宣布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银行资金有所不同,加息不仅能提高融资成本,还能提高社会公众利息收入,稳定百姓的通胀预期。专家表示,此次加息也属于“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这是今年5月19日央行实施“非对称加息”之后再次运用的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实施非对称加息,能使银行利差减少,有利于抑制银行房贷冲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息中,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而活期存款利率则小幅下调。央行对此表示,这能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郭田勇认为,活期利率下调主要是出于目前银行存款活期化较严重的考虑。如果存款过于活期化,这部分资金可以随时用于投资,不利于调控流动性。通过上调定期利率、下调活期利率,可以起到鼓励定期存款的作用。

  经济学家王小广说,此次加息有利于“两防”(防过热、防通胀)。目前投资反弹压力依然很大,经济仍然存在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小,“在这种背景下加息,也在预期之中”。

  -新闻链接

  今年以来人民币基准利率6次调整

  自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

  其他5次加息:

  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