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塘口:风暴中心依然平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0:09 经济观察报

  康怡 陈文雅

  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白塘口村一如往日般平静。

  一场土地清查整治风暴,让这个海河南岸的小村庄一夜闻名。10天前,它因违法租地被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通报,位列十起典型案件之首。然而,在天津市国土部门发出整改令4个月后,一切都没有改变。

  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在白塘口村,外来人很可能被认定是来租厂房的。这几天,村干部已经接到不少客户的电话,询问违法租地的事情。不过,村支书杜福起说:“2006年就已经有人来查了,当时就说要拆,也只是说说而已,一年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当记者以租厂房的名义联系负责厂房管理的村干部杨兴华时,他承诺可以私下签订协议,保证出租的厂房不会因为土地整改的问题而受影响。他说,这几天他已经接待了好几拨要租厂房的客户。“完全不用担心厂房被拆的问题,都已经说了一年多了,没有任何动静。”

  一位白塘口村的村民收起了他特地买来的鞭炮。这位因占地款问题上访的村民原以为自己的土地有救了,“北京派人来查这事了”,不过,现在他感到了几份困惑。同样被收起来的还有复印自《人民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报道的题目是《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通报10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过去几天,这篇报道的复印件一直在白塘口村村民中传印。

  下转06版

  上接01版

  白塘口村因这次通报一举闻名。在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12月10日公布的10起典型案件中,白塘口村列在第一位。据查,2004年白塘口村委会非法出租集体土地803.02亩,2004年至2006年,辛庄镇经济发展中心未经批准,征收白塘口村集体土地600亩,将其中400亩土地非法出让用于非农建设。

  根据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的处理意见,辛庄镇政府应该收回非法征用的600亩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限期拆除合计占地60.54亩的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等。白塘口村委会还应该整理补充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

  天津市国土部门公布相关的处理意见是在4个月前。

  12月中旬的白塘口村依然像一个巨大而喧闹的工地。在惟一一条通往村里的大道上,运送建筑材料的大卡车穿梭不停。村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每条街道上间或还有几个正在建设的厂房,有的已经到了收工阶段,有的正在粉刷厂房的外墙,有的还正在挖地基,挖掘机、翻斗车的轰鸣不绝于耳。

  耕地零星地散落在林立的厂房周围,在清冷的日光下显得萧瑟。穿村而过的小河里散发出的恶臭,即使在冬天也让人不禁掩鼻。

  真恨不得有一种强制手段

  白塘口村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被曝光,缘于一年前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土地执法专项行动。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执法监察总队副队长林亚西说,2006年11月,监察部执法监察司主任带队,和国土部的一位官员赴天津检查,他们指出了包括白塘口村在内的两个案件。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当即立案查处,结果发现2004年5月,津南区辛庄镇白塘口村委会非法出租集体土地803.02亩给63家企业及个人用于非农建设。此外,2004年至2006年,辛庄镇经济发展中心未经批准,征收白塘口村集体土地600亩,将其中400亩土地非法出让给天津某公司用于非农建设。

  林亚西说:“依据相关的管理办法,2007年4月,我们向津南区辛庄镇白塘口村非法用地主体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不过,这份经过国家两部门认定的处罚决定书从此没了音信。天津市津南区区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局长吕仲江说:“这件事情已经基本处理完毕。”当记者将在白塘口村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他时,他回答:“这件事情不是归我们直接管,是天津市局直接处理的。”

  在白塘口村所在的辛庄镇,记者问:白塘口村到底还有多少耕地,辛庄镇是否收到了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土地违法项目为何没有得到整改?一位专门负责土地和房管的副镇长始终保持沉默。

  12月18日,白塘口村村支书杜福起说:“上面说要拆,可是又没有人管,只是说说而已。”

  林亚西说:“我们执行起来特别难,作为行政部门,我们只有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权力,如果当事人拒绝执行处罚决定,我们是没有强制权力的。我们只有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只有法院才有执行的权力。”

  两个月前,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无果的情况下,天津市国土资源与房管局向津南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经受理。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李法官说,目前这个案件在调查取证阶段。土地违法项目最终是否会拆除及何时拆除,他的说法是“现在还无法预计”。

  10月份,天津市国土部门已经将白塘口村用地案件主要责任人田景华、刘宝华向市公安局进行了司法移送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市公安局正在案件审查当中。林亚西说:“我可以说全国都有这种情况,真恨不得有一种强制手段。”

  田景华是原白塘口村党总支书记,刘宝华之前担任白塘口村委会主任。今年3月,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田景华有期徒刑四年,判处刘宝华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在长达11页的判决书中却没有提到任何土地违规问题。

  一位长期参与土地执法监察的工作人员坦言“难度太大”,因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他说,例如有的是村里把土地盖成厂房出租出去,有的是村里把土地租给镇里,然后镇里转租出去,其中还涉及到租厂房的这些厂家,他们并不知道土地有没有违规。

  天津市国土资源与房管局官员称,在国土资源部通报的天津两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中,涉及到的违法主体多达94个。上述工作人员说:“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以前很多工作进行不下去就是这个原因。”

  “种”房子的村庄

  对白塘口村的村民来说,生活并不因此有所改变。村口,三五成群的村民或做着小买卖,或坐在电动三轮车上,等着客人,做点小生意。在一个小超市旁修自行车的张大爷说:“我们早都不种地啦,哪里还有地可以种。”

  张大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六十多年。他还记得那片自己承包过的土地:这里原来是池塘,他最多的时候一年养了400多斤的鱼,旁边那一块地以前是菜园子。

  一位村民说:“以前一亩地能收六七百斤的麦子,每年自家的口粮不用愁,还能卖个六七百元钱,如果是菜园子,种蔬菜,收入就更多了。”

  不过村里的年轻一代并没有这样的记忆。张大爷的女儿在村里一家工厂做纺织女工,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一天工钱15元,一个月干得好,能拿500元左右。“会点技术的,还可以拿到1000多。”老人说。

  实际上,现在的白塘口村,自己种地的村民已经不多。一些有地的村民都把土地租给外来农民种棉花了。

  白塘口村距离天津市中心仅有10公里左右,如今是个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来白塘口村工厂里打工的别的村镇的人也不少。白塘口村“拥有自己的工业小区,规模较大,有完善的工业小区管理系统”。村委会办公室里现在还挂着 “明星小康村”、“红旗党支部”锦旗。

  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年均人收入113元的贫困村。

  林西亚在土地执法一线工作了10多年。他记得,1996年,天津市有关领导决定将天津市特殊钢厂搬迁地选在白塘口村,其后,因“特钢”倒闭使搬迁未能实施。但村里为“特钢”迁址预留的1000亩地在2000年被天津市土地管理局确定为建设用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并同意由集体土地征为国有。

  林亚西算了这样一笔帐:一亩地,666平米,如果农民种地,按照发达地区每年种两季算,每年收成是600元,每平方每天一元钱,这还不包括农民的工钱。“如果是‘种’房子呢,一平米租金每天30元,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在1万元左右。”

  津南区区政府的工作人员这样说:“如果每个村都能像白塘口村那样顺利完成税收任务,我们每年就不愁啦。”

  在这个过程中,白塘口村原党总支书记田景华是最多被村民提及的人物。田景华,1948年生于天津。在2006年8月因挪用公款被拘之前,他已经担任白塘口村党总支书记22年。从1992年起,他还担任白塘口村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在因挪用公款罪受审时,辩护人曾特别指出,田“在长期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中,为本村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正是在田景华的任上,白塘口村耕地开始加速流失。

  津南区纪检委一位负责官员曾作为白塘口村土地调查组的组长,在白塘口村蹲点调查40天后,整理出了一份白塘口村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说明》。这份材料记载着白塘口村耕地流失的历史:

  2001年-2006年,双港镇征用白塘口村土地1178.2亩,付款4000余万元;

  2004年-2006年,辛庄镇征用白塘口村土地430多亩,付款2272余万元;开发使用土地700亩,付款434余万元;

  2001年-2006年,白塘口村自行开发土地1540亩,共建企业98家。共收厂房租金403余万元,土地租金979余万元;

  根据天津市津南区2006年6月出具的一份白塘口村财务收支情况说明,2001年到2006年间,白塘口村土地相关收入总额超过81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转让收入、土地和厂房租金收入、卖地款等。

  而根据 《津南区辛庄镇耕地保护地块、面积汇总表》材料上的统计数据,1996年,该村耕地总面积4507.31亩,其中包括一块基本农田、8块菜地和3块一般耕地。而2010年规划的耕地的总面积应为4074.15亩。

  土地疯狂流失的这几年,村里的4000多村民每人分到了1万到1.5万元的土地出让补偿款。不过一位村民仍然表示:“村委会曾经答应过我们,土地租出去后,每年我们能分到5000多块钱,可我们现在每年要向村委会讨,才能讨到300多元。”据悉,村民们还曾经专门花钱请律师对村委会出让土地的面积和应收款做调查。

  如今,村里的可用地还不到1700亩,而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一位在村里靠看守厂房谋生的大爷唠叨着现在日子不好过。他说:“现在钱也分不到,土地也没了,要是土地在,至少口粮能保证啊。”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