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中央一号文件敲定三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0:09 经济观察报
翁仕友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1993年以来,每年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的惯例从未改变过。 该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来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本报近日获悉,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将是本届政府第五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这意味着明年经济工作的大盘落定。那么具体到农村工作来说,如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中央将会出台哪些支农惠农政策? 一个关乎九亿农民利益的悬念将在一号文件中揭晓。 调研路线图 和往年一样,牵头本次文件起草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部门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职能部门。不同的是,今年并没有邀请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参与。据悉,这主要是因为今年文件起草时间较为紧迫。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是在9月中下旬进行,而今年真正动手起草是在10月中旬“十七大”召开之后。 “文件会征求地方意见,特别是一些农业大省的意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本报,地方上的意见和建议会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到文件中。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选择河北、贵州两省进行调研,调研的目的正是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提供借鉴。在贵州省,调研组又选择了六盘水市和毕节市两地进行调研。 毕节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据《毕节日报》报道,调研组除了与当地各级领导座谈外,还先后深入到多个乡镇和当地水库进行调研。 据悉,为一号文件做调研是各个涉农部委常规工作,一般不会进行密集调研。从国家发改委调研点的选择上,有业内人士解读,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或在扶贫开发上会有具体政策出台。 就在调研组来到贵州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贵州。根据公开报道,回良玉副总理先后到贵州省贵定、都匀、独山、荔波等县市,考察农牧业生产、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与此同时,他还主持召开了部分省份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位分管农业工作的副总理先后前往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川等地调研,综合其调研路线图和重要讲话,实际上已经能够勾勒出2008年一号文件的大致轮廓。 重新认识农业 12月7日,也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两天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两次重要的会议有着一个共同的议题: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可能会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其核心内容便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告诉本报,现实情况依然严峻,例如一些小型水利设施缺少维护,损毁现象严重,同时还有农业机械化推进等问题。而这些现状都构成了2008年一号文件起草的背景。 今年54岁的徐小青,有着20多年的农村研究部门工作经历,一直专注农业政策研究。在他看来,过去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实际上是一脉相承,有延续性的。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促进农民增收”,此后三年分别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 在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就有 “判断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之称,有专家据此分析,中国重提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今年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供给吃紧,价格大幅上涨,“菜篮子”问题成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中央决策层都关注的话题。来自农业部门的分析认为,这个“影响全局”的“菜篮子”问题的症结正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 “这一新情况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农业之于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之于农村的基础地位。”一位专家分析道,政府在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上料将有大的作为。 含金量多高? 1982年1月,中央下发了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总结了当年推行的农村改革,但在四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便由农村转向城市。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在阔别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回归“三农”。 正是这一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据报道,当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白天出席会议,晚上研究部署调运粮食。 “粮食危机迫近中国”,在这些忧虑声中,国家开出了一剂剂“猛药”。例如在此后几年的一号文件中,出台诸如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完全取消、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等具体政策。 2007年底利好消息传来:中国粮食产量将超过1万亿斤,这将是1985年以来粮食首次连续4年增产。粮食供给得到基本保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会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头等大事”。 除此之外,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会有些其它的农业政策出台。 今年,农业部、发改委等部委针对农产品供给紧张等新情况,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用于生猪补贴,据了解,明年中央财政会继续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良种的标准将从今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 此外,今年还增加了对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政策势必会与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一起写入明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面对日渐殷实的“家底”,多位“三农”问题专家建言,“支持三农已经刻不容缓”。 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继续高于”的原则,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再创新高,其中新增部分不少于520亿元。 “从总量上看,是不够的;从使用效率上来看,确实需要改革。”徐小青告诉本报,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但更要探索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怎样把有限的钱花好,这非常重要。 求解农民增收难题 伴随着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也随之增加。 目前,农民收入主要由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构成。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35元,比上年增加37元,增幅18.7%。 政府提供粮食收购保护价,对粮食主产区提供补贴等举措为农民增收贡献不少,同时,国家出台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减法”措施。徐小青认为,国家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有利于缓解农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压力。 徐小青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于2006年在全国17个省、2749个村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而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到了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五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收入的主体。 这一判断得到了张育林的认同。现任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的张育林,长期关注农村发展,他认为,从收入构成来寻求农民增收途径,或许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张育林说,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上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像东莞等地一些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的企业可能面临倒闭,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张育林说,这是个新动向,值得关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