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排量车的春天为何迟迟不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00:53 金融时报

  记者 周剑初

  成品油价全面上调已经一个多月了,按说主打省油牌的小排量汽车应该得到更多购车者的垂青。但是,从各大城市车市传来的消息却是,小排量汽车依然继续着上半年以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近年统计数据也表明,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正呈逐年降低态势。

  反观国际社会,在油价高企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小排量车因其节能和环保的特点,正成为全球汽车消费的主流。在日本,小排量车无处不在,几乎占据整个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在其出口的众多车型中,小排量车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欧洲国家,小排量车也始终是消费者的挚爱。在法国巴黎街头,经常有仅容一人驾驶乘坐的微型车开过。如今,在欧盟苛刻的汽车排放标准限制下,即使宝马、奔驰、奥迪这样的高档车生产商,也不得不开始投入巨资研发小排量车。

  但据专业人士估算,尽管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有差距,但同样价格微型车的税费则与日本相当,折算后都是12万多日元。并且,中国微型车消费者的税赋压力远高于德国、法国、美国。因此,小排量车在我国销售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潜在消费群体的成本压力增大,入门级消费群体买得起车但用不起车,从而抑制了汽车的普及速度。目前推行的消费税、车船税、交强险等等,又直接增加了消费负担,未来还有更多的税费压力。

  小排量车的宣传力度太弱,每天打开电视,小排量车的广告屈指可数,而且根本没有把小排量车的意义和优势讲清楚。拿最近刚刚举办的某车展来说,很难寻觅小排量车的身影,大部分宣传都是围绕豪华的高耗能车展开的。车展似乎已成了奢侈品的展示交易大会,越是大排量的豪华车越是受人关注。一边是能源紧缺,一边是豪华车热卖,事实就是这样让人啼笑皆非。

  在心理方面,多数中国消费者都认为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要满足车主时尚、舒适、动力、安全等诸多需求。而目前国内排量小于1.0升的微型车,尤其是微面,由于技术升级步伐缓慢,不仅动力性、舒适性几乎无从谈起,节能、环保等优势难以兑现,安全性上也存在很多隐患。在几次安全碰撞测试中,微型轿车获得的星级都不高,没有一款超出3星,以至于大伙儿都有“小排量车等于低档车”的印象。也有的消费者则认为,一个大男人开着一辆小排量车,实在是有些丢面子,每月多花些油钱,自己开起来也痛快,而且现在不少1.6排量的经济型车都跌到了6万元左右,也贵不了多少钱。

  虽然去年各地解除“限小”禁令后,小排量车在日常使用上已不再遭受歧视,但当前小排量车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远远不够,影响了小排量车难以成为购车族的第一选择。不少消费者算来算去,还不如买辆大车更有面子。

  另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微型车行业还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具体表现在:行业结构不合理,零部件生产企业集中度低,难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升级;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无法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模块化和系统化供货渠道尚不成熟等。

  小排量车市场份额的减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不仅道路拥挤和石油进口压力将日益增加,也将压制内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积极性,并且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背道而驰,从长远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然而,不管什么原因,发展小排量车是大势所趋,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各界,包括企业、政府部门,都应该积极引导消费者,让他们真正认知和接受小排量车。

  那么,小排量车的出路何在呢?首先应该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虽然国产小排量车在各方面还很不完善,但它终究是一个发展趋势,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去关心它的成长。

  有关部门要尽快把加快提高微型车行业竞争力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提上日程。鉴于目前汽车购买和保有政策的不合理导致小排量车的竞争优势不明显,政府应当出台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养路费、车船税、高速费等鼓励小排量发展的实质性政策措施,并尽快实施燃油税并开征环境税。

  尽快制定中国的《微型汽车法》。中国应借鉴日本发展微型车的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促进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相统一,区域、部门间政策和标准相统一,消除对微型车多层管理、多头管理的弊端,杜绝对微型车生产、使用的区域歧视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微型车产品,提高中国微型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乘用车新定型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将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这将比目前平均值再降低10%。对于小排量车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新机会。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向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转型,未来支持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力度应该会越来越强,小排量车终将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