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四季度例会:货币政策举措的新变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00:53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当前金融运行平稳”,这是12月21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在2007年步入尾声之际,这来之不易的八个字,不仅是当前金融形势的一个安全“封印”,更是对央行一年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大金融调控力度,维护总量平衡成效的一种肯定。而与以往一样,每一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召开,在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同时,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在不同形势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未来取向。 “采取多种手段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次例会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的“定调”几乎没有悬念。而在货币政策措施的选择上,“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措施依然“榜上有名”。但与前三季度有所不同的是,在此次确定的央行货币政策措施“榜单”中,出现了“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等字眼。 “在坚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本次例会突出了对于信贷增长问题的关注,并且提出了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等新的举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并首次提出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在此形势下,必然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偏快增长。因此,央行在加强信贷总量调整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信贷结构调整,有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与此同时,“合理运用利率杠杆”也成为此次例会出现的新提法。事实上,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央行主要采取了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数量型工具收回过多流动性,从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调节;与此同时,在加大对资金需求方的调节方面,则通过数次加息,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而就在一天前,央行刚刚发布决定,将从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在过去一年中,央行对于利率杠杆的运用力度已是前所未有,而实践也证明,当前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各种调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那么此次例会提出“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的用意何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指出,当前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不断增大,进一步加大了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上涨6.9%,创下近11年的新高。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本轮物价快速上升有两大特征,最明显的特征是食品等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属于比较典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则是生产成本提高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并且事实表明,当前物价变化的趋势由局部性上涨向全面性上涨演化的迹象较为明显,通胀的现实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就需要充分发挥利率等货币政策措施的调控作用,通过紧缩货币达到扭转流动性过剩不利局面的目的。 针对市场人士纷纷预测的继续加息事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尽管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此次例会也提出“合理运用利率杠杆”,但在央行年内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后,继续加息的空间不会很大,利率市场化步子会加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