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对称加息体现央行方法论体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2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评 近日,中国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同时,将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0.81%下调至0.72%,下调0.09个百分点。央行称,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毫无疑问,央行此次"不对称加息"极具匠心:贷款利率加0.18%存款利率加0.27%,一是改善负利率,改变"储户补贴"现象,二是收窄银行存贷款利差,有助于控制过于泛滥的银行信贷。三是,贷款利率略加,考虑企业和个人贷款户(例如房贷按揭者)的资本成本,避免以"紧急打压"之感,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未来形成正确的预期。四是,考虑到银行被收窄利率影响利润,将活期存款利率下调给予"补偿"。活期存款下调的受损者是股市资金,因为这些资金往往保持活期状态。 如果综合计算银行体系在此次不对称加息中的"盈亏",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动态和非线性的改变。以当下时点来看,银行系统稍微得益。因为对于定期存款这部分资金而言,银行大多是"存多贷少"。而活期存款是银行"吃利差"重要的资金来源。在股市异常火爆的阶段,大量定期储蓄存款转变成活期存款,以利差而论,银行"占"了大便宜。现在,活期下调0.09个百分点,定期上调0.27个百分点,很可能银行的利差是稍微扩大的,大约会有0.012个百分点。不过,这仅仅是当下时点的情形。随着更多资金热衷于定期储蓄,再加上股市趋冷,那么银行的利差将很可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如果再将银行配置的债券、银行在央行的上存利率收入、贷款项净利息收入以及财富管理项的服务性收入考虑进去,银行的总体利润可能是降低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明年进行严格的按季控制信贷投放总量(以及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惩罚银行超额放贷),银行的总体利润增长将变得越来越低。 就热钱而言,一直都有"中美必须保持相当利差,否则热钱会大量涌入"的论断。"保持利差论"是资产泡沫收益阶层的一个重要的话语策略,也得到外资热钱的欢迎。资产泡沫收益阶层(包括很多外资投行)另外一个重要的言论是"人民币大幅升值有益论"。将这两个言论结合起来,可以窥见,海外热钱无非既想让国内保持低利率的资产泡沫状态(比如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方便其赚取"泡沫暴利",同时,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其获得"高额的汇兑收益",在两个市场上大赚其手。现在央行通过加息来限制国内的资产泡沫,使其不得从容得手,在人民币汇率上,通过缓升来控制其退出的节奏,可谓对症下药。 综合央行最近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手法",大致可以推测出央行的"方法论":通过上调准备金直接吸收美元,来对付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通过严格的信贷控制和加息来限制总体货币投放量的速度,并压制资产泡沫;在利率提升的前提上,谨慎地让人民币低速而稳健地升值,温和地应对明年外贸顺差的变化率,同时影响热钱进退的节奏。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已经认识到恰恰是国内的经济失衡导致了外部失衡,就像吴晓灵副行长所言,央行不应该把货币投放量增多完全归结于外贸顺差(这是不可控制的部分),实际上,除掉外贸顺差(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变量)之外,央行也投放了大量的货币,所以,央行要尽量削减这部分货币投放,因为这部分是可控制的。 实际上,中国外贸顺差不仅仅是中国人力资本便宜。其实,我们现在"出口大户"是一些资金技术密集的产品(我们需要改变中国那种8亿衬衫换架波音飞机的陈旧形象),而这些产品换取来的顺差,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低利率政策(资本成本廉价)导致的,也就是说,低利率刺激出大量的顺差,如果中国想要纠正过大的外贸顺差,调高利率也是一种方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