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佐利克:欢迎中国在全球发挥作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36 国际商报
上任后首次中国之行力推世行与中国发展创新伙伴关系 12月14~18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来中国访问,作为美国前贸易代表及副国务卿,佐利克曾是美国政坛著名的“知华派”。此行是他就任世行行长以来的首次访华,全程受到中外媒体的热烈追捧。 今年7月佐利克接替因“女友门”风波黯然离职的沃尔福威茨就任世行行长。换位新角色的佐利克依然十分敬业,4天的访华日程十分密集,从中国的南方再到西部最后来到北京。佐利克实地考察了一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了解这些项目如何在小规模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和取得成功的事例,之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等人会见。他还出席了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研讨会,并与中国民间组织的代表进行座谈。 12月18日,即将结束中国之行的佐利克在北京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他赞赏中国在全球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为提高能效和减少环境污染所做的努力。 推动世行与中国发展创新伙伴关系1980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与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进行会晤,由此开启了中国与世行的合作。同样在1980年,佐利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利用奖学金在香港居住。谈到此经历的佐利克笑言,自己对中国的不断了解与世行同中国合作成长的步伐是一致的。 于2001年~2005年担任第11任美国贸易代表,又于2005年~2006年任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是美国高层中少见的“知华派”,曾被认为是布什政府中处理对华关系的出头人物,甚至被认为在美中关系处理中发挥了舵手作用。 在美国政府工作时,佐利克强力捍卫自己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作为“知华派”,他主张务实的中美关系,提出了“利益攸关者”的著名概念。当2006年6月佐利克辞去副国务卿职务时,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管的杰弗里·巴德就这样评价说:“我觉得本届政府中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佐利克的位子,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国”。 此次的中国之行,顶着新头衔的佐利克开始致力于世行与中国合作的拓展。他说:“我希望同中国领导层的讨论有助于为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在全球关注的问题上加强合作铺平道路,这些问题包括发展、能源、气候变化等”,“世行希望与中国成为良好的全面合作伙伴”。 12月18日当天,世行还发布了题为《中国与世界银行:推动创新的伙伴关系》的新报告。报告说,用许多标准来衡量,过去25年世行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是十分成功的。在此期间,中国成为世行最大的借款国,利用世行贷款400多亿美元,投资项目超过280个,项目成功率在世行较大的借款国中居于首位。而在未来世行与中国的合作中,创新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佐利克表示,此次中国之行就是想知道中国的发展重点,比如中国提出和谐社会理念,世行在中国也将更加关注社会项目。同时,世行在中国的金融体制建设也要创新,环保、能源、气候变化等也是世行与中国未来合作的重点。 中国成为捐款国 是重大突破佐利克18日对中外记者介绍说,此次中国之行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中国发展的重点领域,使世行能有效地展开帮助;二是与中国开展环保和能源项目合作,如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植树造林等;三是探讨世行与中国共同在第三国开展国际合作,对于这一点,佐利克特别提到中国宣布将首次向国际开发协会捐资一事。 佐利克认为,这件事具有象征意义。“中国成为捐款国是一个重大突破,这预示着中国有意通过多边渠道来帮助塑造国际援助架构。此次捐资意味着中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国际开发协会受援国成为一个全球合作伙伴。”他透露,上周五在柏林结束的国际开发协会第15次增资谈判,创纪录地筹到了416亿美元。 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为全球最贫困的国家提供赠款和无息贷款的机构。从1981年开始,中国共获得99亿多美元国际开发协会信贷,用于支持重点项目。直到1999年,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不再是国际开发协会的受援国。 世行将与中国在第三国扩展合作中国由国际开发协会的受援国向捐款国转变是否意味着世界银行将减少对华资金援助? 对于记者的这一追问,佐利克强调“未来不是要减少合作规模,而是要扩大与中国的合作,既包括在中国国内的合作,也包括在第三国的合作。” 在世行看来,尽管世界银行资金援助规模很大,但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传播比资金更为重要。一般而言,需要大量资金援助的国家愿意使用数额较大的世行规划性贷款,而中国一直倾向于利用世行传统的项目贷款,由世行根据具体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支付贷款。 佐利克说:“中国在与世行的合作中引进了新理念。先进行试点,取得成效后再做示范向全国推广。中国在把国际最佳做法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方面的经验对世界各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我们希望与中国分享这种经验。” 据悉,未来世行有望与中国在非洲、太平洋岛国、湄公河地区等展开项目合作,也包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前不久我的老朋友陆克文就表达了这个意愿”。而此次访华佐利克已与中国商务部、外交部、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就开展国际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本报记者 时磊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