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市:暴跌之后又将如何演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9:53 国际商报
■新闻提示:去年以来几度暴涨的铜价在今年年末急转直下,暴跌频频。由于目前铜价仍属较高,铜价暴跌的利好短期难以传导到上下游企业身上。后市铜价能否止跌,尤其是能否扭转技术性弱势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从目前情况来看,业界对此分歧明显。 时至年末,铜市可谓是急转直下。投资者还未从11月的暴跌中回过神来,就又被拖入12月的新一轮反复无常态势中。后市铜价能否止跌、尤其是能否扭转技术性弱势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整体而言,今年铜市基本面支撑理由薄弱,市场格局相对较弱。用行话讲就是把盘子放下来了。”东方证券分析师林慧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利空接踵而至因受市场对美国经济放缓担忧升级、次贷危机影响进一步深化、预期中国将实施更加紧缩政策,以及LME铜库存持续上升,中国国内精铜产量大增、供应充裕等利空因素压制,11月全球铜市大幅暴跌。 进入12月以后,弥漫在铜市的悲观因素和情绪有增无减。12月1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美国股市随后暴跌约..5%。受此拖累,国内金属期货当天大幅下挫,期铜跌幅超过3%。分析师表示,铜基本面状况本已偏空,美股下跌更是令市场人气受挫。 同一天,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海关数据也给国内期铜市场上的多头浇了盆“冷水”。据悉,11月我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较10月意外增加了9.5%。“这一数据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从而对铜市造成压力。”林慧表示。 与此同时,国内信贷紧缩也使得铜价受到较大的向下压力。12月初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林慧认为,我国日益加强抑制流动性的措施,将导致包括铜在内的金属需求增长相对缓慢。 林慧告诉记者,我国消费买盘在铜价连续大幅下挫后采购比较积极。但是,近日长江现货市场铜价升水从最高升水每吨1000元逐步回落到当前升水每吨500元的水平,暗示着国内现货消费热情有所下降。此外,央行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至14.5%,国内紧缩货币政策给铜市制造出了紧张气氛。 上下游短期难言利好去年以来一度暴涨的铜价在今年年末“跌跌不休”,11月LME期铜自7800美元之上暴跌至6500美元附近,上海期铜则自65000元之上最低下探至51710元一线。而12月14日,三个月期铜更是一度跌至每吨6470美元,创下新低。铜价暴跌对上下游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短期内铜价暴涨暴跌对我们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公司的利润已被锁定。”一家大型铜生产企业人士表示。他进一步分析说,公司全年的利润计划在年初就已确立,“当然,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随时调整盈利预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铜生产企业往往会对在国际市场购入的原料铜精矿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利润,控制风险;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对重要客户的供货价格都是长期平均价。因此近期铜价暴跌的影响短期难以传导至生产企业身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铜消费大户是电缆、铜材加工企业以及空调企业。生产企业锁定利润,用铜企业的情形又将如何呢? “铜价暴跌肯定是好事。”美的空调有关人士表示。但他承认对空调企业的成本影响不会即刻反映出来,因为公司“主要是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来锁定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铜价实际上是从2000美元/吨开始上涨的,即使现在跌到5000多美元/吨,但对用铜企业而言,仍是大大增加了成本。 不仅如此,近年来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均从整体上提高了空调企业的成本支出。采访中,大多企业表示,空调行业利润微薄,目前并无降价打算。 后市走向趋于复杂年末之际,各大机构纷纷发布对明年金属价格的预测,从目前公布的预测情况来看,分歧明显。 由于预期在信贷危机引发市场动荡之后,经济活动可能放缓,投资银行高盛近日宣布将其对2008年铜的均价预估从之前预测的每吨9000美元下调至7500美元。 智利铜业委员会近日则将明年铜价从此前预测的2.70美元/磅上调至3.10美元/磅,并同时将今年铜均价从此前预测的3.2美元/磅上调至3.2~3.3美元/磅。 林慧认为,从近期期铜走势来看,由于铜价正处于一个十分敏感的区间内,多空争夺极为激烈,市场表现反复无常,涨跌变化频繁,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市场还将继续保持震荡。整体来看,当前的铜市依然缺乏热点,市场更多表现为技术性走势。她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铜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市场的方向性仍不是十分明朗。铜价短期内恢复涨势很难,不排除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林慧表示。 但也有人士认为,在明年1月前后,铜市或将有可能因中国消费的转旺而强劲反弹。 鲁证期货有关人士认为,从近一段时间的行情波动情况来看,日内的波动幅度较大,并不逊色于隔夜交易,所以在控制风险以求最大回报的前提下,建议投资者短线日内灵活交易。交易策略上应当做到严格止损,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本报记者 张莉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