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理应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9:50 国际商报

  “现在是加大我国金融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非常好的时机。”在日前举行的《财经》年会2008论坛上,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务办主任方星海表示。

  方星海说:“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好机遇,继续把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国来。”他表示,据测算,今年中国的GDP将会超过德国。到今年年底,中国的GDP大概是3.4万亿美元,德国是3.2万亿美元。从GDP来看,我们是全世界第三。另一方面,今年中国的GDP增量有望超过美国的GDP增量,中国今年的增量可能会达到4000亿美元,美国大概在3500亿美元,这是第一次,中国的GDP增量在今年会达到全世界最大。

  美国虽然发生了次贷危机等事件,但美国不会绝对衰退,这个国家依然非常强大,但其相对的位置在下降。方星海认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大金融双向对外开放的话,可以把全世界的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吸引到中国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力。

  有人认为,中国的

资本市场,像
股票
市场的市值等,看上去规模很大,但质量还是很差的,不能太乐观。方星海表示,我们不应该回避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但要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关键是怎样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国家的优势之一是规模很大,很多事情短时期之内就可以做到全世界排名前列。我们应该努力克服缺点,想办法把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太多地关注在自己缺点上,可能就会贻误我们的发展机遇。

  金融服务“引进来”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快,方星海说。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开放使得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他相信金融业进一步的开放,也会使得我们国家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世界大国。

  “在提及加快‘引进来’的速度时,人们通常有一种担心,认为如果我们加快开放的话,我们的金融服务业可能会被别人吃掉,经常举的例子是英国开放的例子。”方星海认为中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和英国的情况非常不一样,我们的文化背景、语言、法律体系、市场结构都不一样,市场规模也不一样,英国的例子不是很有说服力。方星海表示,我们可以看几个具体的已经发生在开放领域的情况,它更有说服力。比如银行业,中国的银行业开放时间相当长,也是我们国家金融服务业开放得比较好、比较快的行业。到去年年底为止,所有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我们国家全部银行业1.8%,今年年底,大概要占到2.0%左右。我们的银行业没有出现被外资银行吃掉的情况。中国国内的金融服务业有自己的特色,外国人进来也不一定能把我们的市场完全占住、吃掉。当然,要加快“引进来”的开放,最好的办法还是协商。我们加快开放,同时,美国、西欧这些国家对中国的金融服务业,甚至对于高科技的出口也有相应的开放、让步,这样一种协商的开放,相信双方国家在政治上是可以接受的,不是我们单方向的开放。

  方星海认为:“现在也是我们加大‘走出去’的好的时机。”他表示,当前,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资产估值都比较高,有一点小泡沫的存在,也是反映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成长带来的金融机构资产价值的上升,是正常的现象。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外汇资金比较多,正好碰到国际上金融资产价格因次贷危机的出现相对来说变得比较便宜,我们“走出去”的时机很好。

  “走出去”具体是什么方式,是不是我们到了把一家大型国外金融机构整个买下来的地步呢?“我觉得恐怕还不到。”方星海说。举银行业的例子,我们国家很多银行自己内在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总、分行体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实现矩阵化管理方面我们也还没有做到。国内一家大型银行的一个分行搞得好不好,往往看这个分行的行长选得对不对。总行的这种职能专业部门对分行的指导,怎样形成一种跟分行矩阵式的、有机的配合的构架,我们还是没有做好。这样,如果并购一家国外大型银行的话,我们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可能管不好,这样就没有意义。如果完全雇佣当地的人来管,我们自己不管,仅仅作为股东的方式,恐怕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目前“走出去”方面还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作为一个小股东的方式出现的模式,可能会比较合适。

本报记者 胡刘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