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魏雅华:通胀的板子该打在外国人屁股上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2007年12月,中国同时传出了两条大新闻:一是农业大丰收,一是农产品大涨价。在正常的情况下,农业大丰收所带来的,常常是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我们所要采取的对策是实行粮食的政府保护价,政府拿出大笔的财政拨款实行粮食补贴,以防止谷贱伤农。过去的许多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可今年不一样了,反过来了。农业大丰收,农产品却大涨价。

    让我们重播一下2007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粮食大丰收的消息:“来自中国农业部的消息,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1万亿斤,实现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这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1万亿斤水平,标志着中国粮食生产从恢复发展跨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再看农产品大涨价:

    2007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CPI指数上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9%。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油脂价格上涨35.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 38.8%,猪肉上涨56.0%,鲜蛋价格上涨10.0%,水产品价格上涨6.8%,鲜菜价格上涨28.6%。

    此消息发布后,举国大哗,许多政府要员政府部门都出来为通胀辩解,说来说去,都是在先把自己刨干净,通胀与我没关系,没我什么事儿,不是我的错。这些解释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皆大欢喜的话:物价暴涨是因为国际粮价大涨,国际油价大涨,美元贬值。一下子便把责任推到地球那边去了。

    物价暴涨的原因很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只要是物价大涨,就那一个原因,说文雅点儿,叫“货币供应量失控”,说通俗点,叫“滥发纸币”,古今中外,但凡发生大幅通货膨胀,概莫能外。不信,请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供应量的情况。

    从2005年7月份开始,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就再也没有低于过16%。2007年以来,尽管有连续5次加息、连续10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等紧缩的政策,但到10月份,M2增速已经达到18.5%的历史高水平。从增长率来看,2006年GDP规模与1997年相比增长1.4倍,M2增长了3.4倍,M2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近两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中国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39.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5%,增速高于预测中值18.1%。中国M2同比增速已连续五个月超过18%,而央行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为16%。M2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两倍多。不发生通货膨胀才是怪事。这就是为什么食品价格暴涨的谜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称,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中国通胀的板子,结结实实地打在了外国人的屁股上。可实际的情况是:2007年中国的粮食出口大大地多于粮食进口。出口粮食数量为进口粮食数量的20多倍。中国是一个粮食净出口国。请问:国际粮价又怎么可能推动国内粮价的上涨?

    说到此处,让人想起了一则家喻户晓的克雷诺夫寓言:

    羊在河边喝水,狼说,我要吃掉你。羊说,我可没得罪您哪,您干吗要吃我?狼说,你弄脏了河里的水,让我没水喝。羊说,这不可能,您在上游,可我在下游哪。

    不过,也许这句话有一半是对的,那就是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暴涨,所导致的中国粮食市场的不惜牺牲本国粮食安全,不惜牺牲亿万老百姓“民以食为天”的民生大计的逐利冲动,急剧加大粮食出口规模的恶果。

    可即便如此,板子就该打在外国人的屁股上吗?(摘自《上海证券报》,有删节)魏雅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