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流动性概念以及目前我国流动性总量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3:16 《中国金融》

    张新泽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关于流动性的一般定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年制定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为一百多个成员国提供的货币与金融统计表述标准。该手册的焦点在于概念,而不是统计具体操作的指南。IMF制定的是国际通行的、公认的准则,因此,我们的讨论应当运用该手册的概念,至少应与这些概念相近。

  根据《手册》的定义,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这一概念,是在讨论编制广义货币,判断不同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执行交换手段(流动性)和储藏手段职能时提出的。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机构也都有类似的表述。

  按照《手册》的表述和我们的实践,流动性可以有以下理解。当抽象地描述流动性时,它指的是金融资产执行交易手段的程度,可用强、弱,高、低来表述。但是,在具体讨论流动性的载体时,流动性指的是广义货币和流动性总量,主要倾向表述的是统计报表中的数量,较少注意其不同流动性的强弱结构。我们分析问题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概念。我们可称其为静态广义货币量或静态流动性总量。但是,更科学地讲,广义货币或流动性总量是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按各自规模数量与其执行交易手段的系数的乘积加总的综合体。我们可称其为动态广义货币量或动态流动性总量。

  流动性的判断和层次划分原则

  流动性或广义货币统计,要按照上述流动性概念,逐一评估各类金融资产变现即转换为现钞或可转让存款(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的速度、价格,分门别类归纳入流动性总量的各层次。

  现钞和可转让存款最具流动性,可作为交易手段,即以其全部面值立即购买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是广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一般称狭义货币,用M1表示。我国1994年编制的广义货币又对M1细分,增加现钞M0(流通中的现金)层次,包含在M1中。作这种细分,一因我国现金结算量大,发钞量多;二因当时发钞量是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的重要指标。实际上,现钞的流动速度要比可转让存款快。

  储蓄存款和期限很短的定期存款,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的是价值储藏职能,但是它们可以较方便地并以较少损失地转变为现钞或可转让存款,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所以将其作为准货币,与狭义货币一起构成广义货币(M2)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国家把货币供应量编制到M3甚至更多,但M2之外的部分其流动性逐渐弱了下来。

  商业票据、证券、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转换成现钞或可转让存款,由于它们具有耗时长、成本高、价格波动较大等特点,流动性较低,故被排除在广义货币之外,但一般被纳入流动性总量。

  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资产都纳入流动性总量。绝大部分种类的贷款不具备流动性;股票和其他股份,可进行交易,但交易成本高,价格变化大,流动性有限;寿险或非寿险以及养老金的有关保险技术准备基金也非常不具备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虽然能够交易但价格波动幅度大,故流动性较差。以上金融资产通常被排除在流动性总量之外。

  宏观经济意义上流动性的特殊规定

  制定《手册》统计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找出框架中一套有用的分析总量,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以协助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监测。《手册》中讨论的流动性,尤其是广义货币等重要概念,就是为服务宏观经济分析和货币政策而制定的。所以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与我们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和流动性有所区别。一些在一般意义上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即使是流动性很强的金融资产)也未纳入广义货币或流动性总量。而有些看似不应纳入的金融资产,反而被纳入流动性。广义货币这一名称已将自己与一般意义的货币加以区别,我们还需要把本文的流动性与一般意义上的流动性在名称上加以区别,可称之为宏观流动性。本文若不加说明,所称流动性均为宏观流动性。归纳起来,流动性、广义货币有以下特征。

  首先,纳入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总量的金融资产是在国内市场行使商品、服务和其他金融资产交换职能的资产。包括广义货币在内的流动性总量,一般为本币或者企业发行的各种金融工具,其持有者为非金融性公司、住户、地方政府、其他金融性公司等。

  其次,中央政府存款通常不纳入广义货币,也不纳入流动性总量。中央政府的资金融入、支出以及现金管理具有特殊性,其存款对经济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从宏观经济政策考虑,数据使用者关注的是存款性公司对中央政府的净融资,即存款性公司对中央政府的债权总额扣除中央政府存款。

  第三,存款性公司的资产未纳入流动性总量。存款性公司的资产主要有国外债权(外汇等)、对政府债权和对金融性公司债权。中央银行资产主要用以实施货币政策,调整负债主要是调整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资产。中央银行的国外债权作为国际流动性还担当国际支付职能。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资产分为两部分——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储备(由存款和库存现钞组成),它是基础货币的主要部分,主要职能是应付现钞提取和转账结算,以及满足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需要,为货币和贷款扩张、收缩提供支持。国外资产和证券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执行二级准备职能,通过交易转换为超额储备。显然,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交易对经济的影响与社会公众部门金融资产交易大不相同。存款性公司资产或不具流动性,或不面对商品、服务交易,或作用大异于一般金融资产,所以未纳入流动性范围,可称其为银行内部流动性。

  广义货币在货币流动性总量中的地位

  广义货币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许多国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即使由于金融结构的变化,有些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被其他指标代替,广义货币仍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参考指标。人们在讨论流动性时甚至只谈广义货币,原因应在于广义货币供应在流动性总量中数量大,流速快,与宏观经济相关程度高,容易统计。欧洲中央银行认为,国家层面上的流动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和准货币。

  与金融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金融工具中广义货币的规模更大些。粗略统计,近几年我国包括广义货币、外汇存款、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公司和住户部门持有的各类债券等构成的流动性总量中,广义货币所占比例接近90%。若按动态流动性计算,这一比例还要高得多。因此,在我国,判断流动性多寡的指标可以用广义货币代替。

  适度货币供应量的测算和当前我国流动性状况

  如何测算适度的货币供给即均衡货币数量,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很多研究,其中运用实际货币存量的方法简单实用。这一方法以以往的货币存量、增长幅度为基础,再根据影响货币增长因素变化进行调整,计算出货币增长幅度(该幅度应是一个区间值)。

  我们选取2000~2007年第三季度的广义货币指数作为测算适度货币供给的历史时间序列。经测算,这7年多的时间里,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年均增长都在16%~16.5%。与广义货币紧密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增长分别为9.6%和1.2%。我们以上述平均数为基础,依据费雪公式的变形公式作必要调整,变形公式为:

  △M+△V=△T+△P

  货币需求因素在变化。我国从2002年已转入新一轮的经济高增长时期,我们将GDP(T)潜在增长率设定为10%。目前看,经济高增长初期的低通货膨胀率阶段已经过去,我们设定3%和4% 两个合理通货膨胀率(P)数据分别讨论。这样货币需求分别增加约2.5个和3.5个百分点;得出P=3时合理的货币需求为18.5%~ 19%,P=4时合理的货币需求为19.5%~20%这两个区间值。

  广义货币统计数据也有不可比因素。近年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大,储蓄转向股票、债券准货币统计范围,需要对数据还原。经对M2增幅进行测算,2006年12月由16.9%还原为17.2%,2007 年9月由18.9%还原为20.7%。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公众的金融工具品种转换造成了分析M2数据时不可比较。狭义货币M1存量基本不受储蓄转移影响,以上两个时点数据为17.5%和22.1%。

  由此得出结论,2006年我国流动性总量不过剩。到2007年第三季度,两个层次货币(M1和M2)在设定较高通货膨胀率下的合理货币供给区间值增幅加大,尤其是M1增幅加大,需引起重视。即使这样,我国流动性状况用“偏多”描述较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 张 林)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