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发自北京
新任命在不久前
12月12日,陈德铭出现在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现场,他的新角色是商务部副部长。
在过去七年里,从苏州市市长、市委书记、陕西常务副省长到代省长及省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商务部副部长,他的角色不断变换,每个职位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据媒体报道,陈德铭多次匆匆告别旧属,其友人转述,离开苏州时,他做好长期在西部(陕西)工作的准备,在和中组部的谈话中曾表示:只要让我退休后回江苏就可以了。
此次任命又比较快,11月16日晚,陈德铭前往北京的友谊宾馆看望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周三多,此前,国务院一位领导已找陈谈过话,表明有可能将其调往商务部。两人未聊尽兴,陈德铭就“被另一位国务院领导叫走了”。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陈德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周三多曾去电陈德铭,“他的心态很好”。
陈德铭被认为是“苏州模式”的重要缔造者,推行亲商政策;在国家发改委,他曾力推新能源政策。
之前的12月1日,他就亮相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据本报记者了解,11月28日,他以党组书记、副部长的身份已全面主持商务部工作。12月10日,新华社以问答的形式发表对他的访谈,称之“新上任的商务部负责人”。
陈德铭风格
“学者型官员”,经常有官员获此称呼,而采访过陈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认为,陈德铭首先是一个“学习型官员”。
2006年6月,陈德铭受命进京,担任发改委副主任一职。他的重要使命是协助马凯处理日常工作。“上午分工结束,下午就接手所有工作。”陈的导师周三多回忆,他一度为陈担心,“这文件怎么批呢?”
这个数量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官员,要求下属要利用数学、运筹学建模,研究能源政策。
陈德铭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型官员。在担任江苏省商业厅副厅长期间,他到南京大学攻读数量经济学硕士,又拿下管理学博士学位。
周三多回忆,陈德铭 (因为工作)一度无法读下去,他建议陈向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请假,专门脱产学习。
陈现在仍与研究生导师周三多保持联系,“按他的说法是跟我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有些内容其实我也不懂。”
陈德铭任职陕西不久,就给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的干部们上了第一次培训课。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陈德铭对于苏州的道路宽度,人行道宽度,路灯样式,行道树品种,地下管网甚至管径多大,都了如指掌。
2006年1月,身为省长的陈德铭为争取空客320落地亲自上阵参与答辩。金乾生回忆说,当时在场的专家都对一个省长如此专业感到吃惊。
崔永元印象很深的是在去年3月的访谈现场,打开嘉宾给的礼盒,陈德铭一下子就认出,“那是喂牛的苜蓿草”。而且他还指出那草短了两寸。原来,为了整齐美观,苜蓿草事先削了一段。
录完节目后,崔永元了解到,陈德铭为了奶牛的事情跑了半年时间,了解掌握所有环节。
这个典型的上海男人,依然不会忽略自己的家庭。匆匆进京后,他在银行工作的妻子负责把家和工作也搬到了北京。
在生活中,陈德铭一直设法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
本报曾披露,在陕西工作时,陈德铭经常在双休日的时候对秘书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我自己出去转一转”,和爱人一起叫上司机开车就走了。
他们还曾去广西旅行,私下找旅行社安排,悄悄地到桂林去私人旅行了一次,一方面“想去重温一下(当年,陈德铭夫妇在桂林结婚)”,另一方面也“多了解一些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比如车子是怎么挤等等”。
陕西省政府一名司机至今记得,一次陈德铭坐他的车,没坐一会儿,便问他,“要不要喝水?”司机说不喝后,陈德铭又问:你抽烟吗?没事的,你想抽就抽,不要因为我在你车上就弄得很拘束。
去年,特高压争论最激烈之时,陈代表发改委在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表态,要求“继续研究论证”,由此也平息了当时业界的一波争议。国家电网这个雄心勃勃的工程,计划投资四千多亿,堪称“建国第一大工程”。
“过去部门太多,不能再退回去”
最近,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是否成立能源部成关注焦点。
而据周三多分析,陈德铭本人也许并不赞成设立能源部,而是希望成立一个副部级的综合性机构,周回忆,陈曾说,“过去部门太多,不能再退回去。”
发改委一位官员认为,如果成立能源部,陈德铭应该是合适人选。能源是其在发改委分管的工作之一。
陈德铭2006年6月进京,刚赶上中国能源政策调整的关键点。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的煤电油等能源全面紧张局面,此时刚趋于缓和。
就任不久,陈德铭就和发改委相关团队研究能源供应紧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能源就是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需要多少,我们就供应多少。而现在我们思考的是,是不是能源必须无限量地满足经济需要?满足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不科学发展的需要?”“能这么快介入、熟悉,有整套思路,这是他很特殊的地方。”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陈德铭的有关批示,密密麻麻写满页面空白处。“都是具体意见,没有官话套话。”
两个值得一提的重要决断是,经过艰苦谈判,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达成未来30年引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协议,“这相当于3个西气东输”;另一个举措是在国际油价还未上涨到高峰前,中国进口一批原油作为国家储备。
新角色
“这几天一切工作照旧,根本没感觉换了领导。”商务部一位中层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他们迎来一位与前任风格不同的负责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看来,出生于上海的陈德铭“温文尔雅”,即使批评也总是“和风细雨”。
在这个众目睽睽之下的重要经济部门任职,面对贸易顺差、贸易摩擦、外资并购等火药味十足的问题,陈德铭是否会展示其强势的一面,有着各种可能性。“谈判需要妥协。”周三多说,从这个角度看,陈德铭的性格反而很适合商务部的职务。
中国外国记者协会董事郑天任说,他已经注意到商务部的这位新领导人。他理想中的商务部部长,“具有国际经验,懂一门外语”,而外国记者对薄熙来赞誉有加的原因是,“对于我们外国记者而言,希望更多愿意多说话的中国官员出现”。
陈德铭是否会保持一贯的低调?11月17日,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而陈德铭缺席。“他担心去了成焦点人物。”周三多说,陈德铭总是避免抛头露面。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希望,“新部长能够进一步提升商务部在国内公众中的形象。”梅新育也特别提出,对这位新部长而言,除了加强国际经济关系协调外,也有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秩序规范。
在此意义上,成立不久的商务部仍需要进一步整合内外贸功能,使之融为一体。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些内容,至少在五年内会有实质动作。
“大家习惯把商务部当成一个行业管理部门,而它应该是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管理部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认为,新部长面临的最棘手任务可能是要给商务部一个明确的定位,“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反垄断法已出炉,反垄断法委员会放哪?
而从发改委调任商务部,周三多认为,这有可能使其在两部门之间诸多分歧的问题上起到协调作用。
接下来的改革,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职能相关机构,最终减少政府组成部门。比如,是否组建流通领域的“大商务部”,也是各种可能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