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繁荣促就业形势好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8:3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宏观经济·就业

  就业要通过创业解决。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通过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从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夺利。

  本报记者周娜

  繁荣的宏观经济造就了就业岗位的较快增加。劳动保障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翟燕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劳动力市场高位运行、平稳发展、供需两旺。”

  有数据表明,今年我国新增就业将超过1000万人,但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将更加有力和完善。

  经济增长1%

  就业增长0.107%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课题组在近期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需求分析》一文中指出,从城镇单位就业来看,就业总人数自1999年持续下降后,从2005年底开始明显上升。在城镇单位的就业统计中,包括“国有企业”就业、“集体企业”就业和“其他企业”就业。从1999年以来,“其他企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是,受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下降的影响,2003~2005年,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没有显著变化。从2005年底、2006年初开始,“其他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超过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的下降,从而使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逐步回升。

  翟燕立也表示,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连续4年经济增速在10%及以上。今年我国经济继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增速达11.5%,当前也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虽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但长期、持续的经济高增长,积累起来促进了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劳动保障部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来就业增长0.107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07年8月至10月组织实施的“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形势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调查结果表明,42.3%的企业今年用工人数“增加”,比用工“减少”的多25.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提升2.7和13.4个百分点。

  劳动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及时下拨财政补助资金,不断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促进了各类群体就业再就业。“劳动力市场高位运行、平稳发展、供需两旺。”翟燕立认为,繁荣的宏观经济造就了就业岗位的较快增加。

  积极数字背后的矛盾与压力

  9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保持在4.0%~4.3%的较低水平。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数字,数字背后却有一些不容乐观的现实和趋势。随着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经济与劳动力供给都面临结构性的矛盾,两者的共存为就业趋势带来了一些阴影,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报告显示,农民工就业多,而大学生就业少。过剩农业劳动力和扩招后的大学生是中国近5年内的两大就业团体,在就业方面,前者显然比后者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以及更多的市场需求。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从2003年的83%下降到2005年的72.6%。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建筑施工等,实现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这些行业就业稳定性较差,与投资周期关系紧密,制造领域的就业则受到汇率变化和国外市场需求的影响。

  专家指出,农民工这种就业现状正是以低工资缺保障为代价。这主要体现在私营部门,由于这些部门承受的税费等制度成本较高、市场风险大、利润薄,便设法降低劳动力成本,令就业的稳定性、保障性普遍较低,拖欠工资、超时劳动、缺乏保险福利等问题突出。

  无独有偶。12月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8年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

  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此外,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就业形势或面临挑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1100万至1200万个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十分尖锐。

  专家指出,这样的就业环境表明,当前的就业趋势有恶化迹象,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带来

人民币升值、通胀等压力,如果提高汇率,将会造成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亏损和失业,进而影响消费以及社会就业;但如不升值又要面临抑制国内通胀,并减少投资,温和的抑制措施势必造成高增长、高通胀和高失业。因此说,提高工资和加强保障的措施与通胀形势冲突,为了经济的安全着陆,就业形势可能面临挑战。

  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鼓励创业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新增就业将超过1000万人,但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将更加有力和完善。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也指出,中国的就业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鼓励创业。

  周天勇进一步分析指出,由于党政事业单位在精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在总体上减少用工,特大和大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容纳不了多少就业劳动力,解决就业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渠道,是大量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其解决我国每年新增和再就业的90%以上。因此,只有通过创业和就业,大力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才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在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低,农民的创业愿望远高于城市居民和大学生。在有关问卷调查中,城市中农民工如果有5万元以上的本钱,要创业的65%,城市居民和大学生有5万元钱创业的不到5%;通过调查数据看:中国90%以上的创业者是农民,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者的90%以上是农民。

  周天勇强调,就业要通过创业解决。假如450万大学生中有10%创业,年增加50万个微型和中小企业,每个企业平均就业10人,可以解决500万人;再假如还有其他创业有50万个,再解决500万人就业;如果每年再有200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可以解决近400万人就业;仅仅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就可以解决年需要就业劳动力的58.3%,再加上非个体和企业就业,以及外资企业,国内特大和大型企业就业,以及社团等社会就业等等。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通过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从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夺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