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年GDP或增11.6% 经济过热趋势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8:2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宏观经济·GDP

  蓝皮书预计,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高速增长,现价总量约为138000亿元,实际增长率将约保持在21.6%左右,名义增长率将保持在25.6%左右。

  本报记者 周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4日发布2008年《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明显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11.6%。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轮经济周期,周期波动出现了良性大变形。

  在同时召开的“2008年

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表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GDP高歌猛进经济过热明显

  据介绍,蓝皮书对2007年全年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蓝皮书预计,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高速增长,现价总量约为138000亿元,实际增长率将约保持在21.6%左右,名义增长率将保持在25.6%左右。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4.5%。2007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89000亿元,实际增长率为12.2%左右,名义增长率为16.5%左右。2007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都将分别达到20.3%和25.1%左右的水平,全年外贸顺差将超过上年,达到2600亿美元左右的创记录水平。

  陈佳贵表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等表现,说明中国当年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

  事实上,仅从11月份有关部门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由偏快趋向过热已经非常明显:反映国民经济增长成果的GDP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1.5%,10月份的投资、消费、净出口创出今年新高,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GDP可能接近12%。

  对于经济过热,时至今日很多人可能对2004年一度发生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仍然记忆犹新,这个明显的瓶颈成为当时宏观经济存在过热危险的短板。虽然目前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短板,虽然能源供应的结构性品种短缺与部分地区时段性、季节性紧张状况尚难以根本改变,但是,煤电油运供需总体仍基本平衡。然而,目前的增长是以部分资源、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更为严重的是,物价水平的逐步走高已经严重地吞噬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宏观调控手段,把不合理的增长速度降下来。

  反映经济过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体物价水平有走高的苗头,

房地产价格连续多年快速上涨有目共睹;社会一般消费品涨价声不断,而且涨价的商品范围越来越广。从年初至今,CPI基本上是逐月攀升,尤其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幅度最大,10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接近18%,而且这种上涨的势头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在中国中低收入者群体众多,恩格尔系数较高的情况下,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因此,必须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否则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居民的收入增长就会被通货膨胀侵蚀。

  经济过热“受累”三重因素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撰文指出,从投资增长来看,城镇化进程和制造业的更新换代、新农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推动我国投资增长的强大引擎。投资需求旺盛,增长居高不下。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增长加速,截止到10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5%,较上半年增速上升20个百分点,由于惯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明年投资增速难以大幅回落。

  从贸易顺差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人民币只能选择缓慢升值,而由于我国的贸易出口和顺差结构主要是由广大企业造成的,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不会对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这种逐步升值的办法很难改变顺差扩大的趋势。我们预计今年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明年顺差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顺差的不断扩大会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加大,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并带来通胀压力。

  从信贷规模来看,信贷投放增长偏快,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66%,其中新增贷款3.50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7265亿元。从信贷增速来看,银行放贷并没减少,随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完成股改上市,利润压力随之上升,在流动性过剩的资金环境下,商业银行有较强的放贷冲动。

  因此,胡艳妮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非常强劲,如不加以防止,出现过热迹象,则容易产生经济泡沫,从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控总量”意在降低GDP增长率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2008年的调控12字方针在其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上得以确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认为,“按我的理解,所谓‘控总量’意在把GDP的增长率降下来。如果一直维持在超过10%的水平,经济过热必须发生,整个物价就很难真正降低,也就做不到‘稳物价’。”

  而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制订了2008年进一步防止经济过热和遏止通货膨胀势头加剧的政策措施。在表述其相关政策的文字中去掉“稳定”一词而增加了“从紧”的字样,强调“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专家认为,从“一个防止”到“两个防止”凸显了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紧缩”能否刹住过热快车?

  其实,从今年开始,我国在努力冷却过热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宏观调控力度几乎空前,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9次调高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出口退税也频频调整,产业政策也大动干戈。但这些政策只是杯水车薪,没有达到预期的较果。当前,由于投资增速继续高位运行、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经济已处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临界点,相信决策层的紧缩性措施势必陆续有来。

  正如权威人士所强调的那样,我国的发展目标是该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控之手行将收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力度应该不会过于猛烈。从“稳健”转为“从紧”的政策能否解决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加剧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观察。但是,各级政府在行政层面上应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包括信贷、土地以及投资审核过程的收紧。因此,从稳健转为进一步的紧缩越早越主动,这样对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可调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