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3年重估一次房价 把以房养老发展成一种金融产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1:48 浙江日报
“以房养老”概念是作为国外的一种成熟的金融、保险产品被引入的,但眼下尚无银行等金融机构涉足。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曾经进行初步调研,但随后让位于一家有房地产背景的保险公司。 据说,这里面有政府部门出于谨慎的考虑。 这家保险公司董事长孟晓苏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看到过中央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近50%的老年人接受“以房养老”,“虽然不像社会上说的那样担心中国百姓的观念不会接受,但也没想到会有如此高的比例。” 孟晓苏说的“以房养老”不同于以上模式,它的操作原理是将住房通过一定形式的金融保险机制,实现价值的流动,使得老年人在工作期间积累的房产,能够在其晚年带来稳定可靠的现金收入,从而对养老保障发挥相应的功能。 孟晓苏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普遍担心几个问题:一是房价走向,二是土地使用年限,三是遗产税开征与否,四是产权如何变更。 “谈到房价走向问题,过去四年保险业已经损失了大笔利润。”他说,“我是2003年提出这个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建议的,那时候的房价是多少,而现在又是多少?仅此增值就能有400%以上的回报率。从长期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房价或许会有调整,但总体走向不会改变。” 孟晓苏告诉记者,15年前北京翠微路的房价是每平方米2000多元,现在是两万多;40年前的香港每套房是四五万港币,现在是四五百万;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40年前以4000美元买的房子,前段时间卖了400万。“通过这些数据我想大家都能看明白房价的未来走向。” 如果房地产走势真照孟晓苏所言,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方案无疑缺乏吸引力──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的潜在增值收益拱手出让。“但若卖给保险公司情况就不同,我们计划每3年对房屋价值重估一次,如有升值,则重新核算给付老人的款项。” 但即使是那些踊跃买房的“房奴”一族,对于中国随时出于市场投机与政府调控双重推手下的房地产市场也缺乏信任感,银行、保险公司又怎会都如孟晓苏一样相信房价会步步高涨?一些媒体在采访时,部分金融保险机构已经含蓄表达了此类担忧。 相形之下,期待稳定、长期的客源的养老机构对于“以房养老”动力更足。有声音指出,它们是眼下“以房养老”尝试最自觉的推手。但正如温泉留园老年公寓的例子证明的,问题无法在它们这个层次得到根本解决。市场条件下的“以房养老”如果不发展到金融产品的层次,就只能停留于民间自发的“租金养老”的个人行为。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