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百强县突遭搁浅 退出舞台抑或重装上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03:57 经济观察报

  翁仕友

  牵动着全国2000多个县市行政首脑神经的2007年全国 “百强县”榜单,并未如过去6年那样如期而至。

  这份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榜单被众多官员和学者誉为 “把脉县域经济发展的权威依据”。12月3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处长张英香证实了评比被取消的消息,她称:“今年肯定不评了,但今后会不会评暂时还不知道。”按惯例,每年9月和10月,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评比结果。

  始于2000年,仅有6届的这一评选戛然而止,“休克”还是“死亡”?取消是否另有隐情?外界对此众说纷纭。

  突遭搁浅

  赵金宝和统计工作打了近20年的交道。目前,任安徽省统计局考核办副主任的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国家统计局取消“百强县”评比事先并无征兆。

  今年4月,如往常一样,他向国家统计局上报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统计报表。数月后,他却从“非正式渠道”得知评比被取消了。

  过去四年,赵金宝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考核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尽管有些许遗憾,他坚称取消评选“对工作没有影响”。

  由于此前并未通报,对取消原因,他也只能猜测。赵金宝认为,评比是一年一次,由于间隔时间短,每年的结果变化不大,取消也许是调整的开始。此外,这还可能与今年国家统计局担负的一个特殊任务有关。

  2006年12月31日,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普查启动,该普查动员了700多万名普查员、涉及2亿多家农户,而负责这项工程的便是国家统计局。按照进程,今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农业普查的数据汇总、梳理、分析等工作。

  一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国家统计局官员证实,取消的主要原因是“忙于农业普查”。他说,与其他基础数据资料统计相比,“百强县”评比并非国家统计局必须要做的。

  指标过时?

  “百强县”评比被取消,并非第一次。

  1991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开始了名为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选,这是全国“百强县”的前身。在经过1991、1992、1994年3次评选之后,这一工作便中断了。

  2000年评选重启,名称改为“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同时,对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和计算方法做出了较大调整。

  赵金宝清楚地记得,在1994年的评选中,安徽省宁国市幸运地成为“百强”一员。然而2000年重启之后,安徽的县市就一直止步于“百强”门外。

  他认为,为了保持评选的连续性,7年来,指标体系虽有多次微调,但总体并未有大变化,仍为三个方面(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共33个指标。然而,随着“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等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百强县”评比出现了“老指标载不动新内容”的尴尬。

  “百强县的指标体系都是以GDP增长为核心,这与目前所提倡的是否合拍有待商榷。”地方统计部门的一位官员如是评价。

  分析 “百强县”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影响结果的主要是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而能体现民生、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指标则是缺失的。有学者认为,惟GDP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导致了 “近乎扭曲”的政绩观,而这正是“百强县”评比屡遭诟病的根源所在。

  “百强”图谱

  “用一把尺子量全国2000多个县,这肯定不合适。”在赵金宝看来,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之后,对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考核就应该有所区别。赵金宝建议,全国“百强县”评比可以考虑分类指导。

  赵进一步解释,可以分别评出以工业、旅游、农业为主导的“百强县”,对于以工业为主导的县来说,可以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 “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对于以农业为主导的县来说,鼓励其大力发展农业,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适度倾斜。否则,以农业为主导的县永远无缘 “百强县”,即使要进入“百强”行列,也只能再走发展工业之路。

  “浙江多,江苏强,山东快,广东稳。”这是统计系统一贯的说法,也是对榜单背后各地经济发展现状的精辟概括。浙江以百强县数量多而著称;江苏则以质取胜,在百强县的前10位中,江苏省一直稳据6席左右;山东则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广东最为稳定,百强县一直保持在10个左右。

  自有评比以来,这四个经济大省一直占据70个左右的席位,其他30个左右的席位则分散在东、中、西部的十几个省份中。在这张分布不均的百强图里,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苏南地区。

  在“百强县”前10强中,仅苏南地区就占到6个,2006年更达到7个,昆山已经连续两年荣登“百强县”榜首。如今,“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江阴板块”、“常熟制造”等标志性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地竞相效仿的对象。

  然而,这种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如今愈发难以立足。今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致使无锡等地出现水危机事件,而环绕太湖的县市恰恰都是百强县。

  虽然统计部门官员认为水危机事件与“百强县”评比取消并无太多联系,但它确从另一个侧面敲响了警钟。

  存废悬疑

  今年8月,就在国家统计局取消2007全国“百强县”评比之时,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

竞争力百强县(市)高调揭晓,熟悉内情的人说,这是“民间版”的县域经济百强,发布方是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它是全国第一家专注于县域经济研究机构。也是在2000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开始了对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评价工作。

  该所所长刘福刚称,他们与国家统计局评比不同,更侧重对所有县市的评价,而“官方版”评选,侧重针对的是排名靠前的100个县市。

  刘福刚认为,由社会独立机构来评价政府,这也是国际常用做法。然而,多位统计部门的官员对“民间版”百强县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统计数据来源不清,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远不及“官方版”。

  而多位学者也肯定了“官方版”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一直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的张占斌坦言,自己并不愿看到“百强县”评比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张占斌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他认为,虽然评比遭到了很多批评与指责,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是不能忽视的。在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建设上的时候,“百强县”评选的出现,适应了那个时代,激励了那个时代的人“后进赶先进”。

  但今天,有过历史贡献的 “百强县”评比正面临存与废的考验。“今年不评并不代表今后不评。从哪方面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张占斌说。

  11月30日,全国县域经济专题研讨会在湖北举行。巧合的是,在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提到了改变包括“百强县”评比在内的评价活动中存在重量轻质的倾向,建立适应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然而,作为这个评比的主办方——国家统计局却一直未就此事表态,全国“百强县”会不会从此走入历史,现在来看,仍然是个未知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