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听精英大腕纵论全球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09:31 国际商报

  英雄未出言,本色也生威。英雄既出言,一语惊四座。

  第十一届《商业周刊》CEO年会现场,在“力争上游:领导才华创新睿智卓越表现”的大型会标前,“欧元之父”蒙代尔、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沙特阿拉伯亲王费萨尔等7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界重量级人物正襟危坐。这些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可看见的全球经济界顶尖人物,即便没有发言,也以他们素有的影响力向与会者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将带来最前卫、最有辐射力的思想成果!

  两天的会议,各界人物语惊四座,各种思想碰撞交融。记者通过与各界领军人物面对面地访谈,也感受到了世界经济脉搏跳动的强音。

  美国经济增长率相对稳定

  ———专访“欧元之父”蒙代尔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有“欧元之父”之称。记者冲过会场上的警戒线,终于“逮”住了这位大师级人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对美国经济而言,美国赤字和美元走软未必是坏事”,他进一步解释说:“美国国会讨论提高税率,以解决财政赤字,这倒有可能让美国经济萧条加剧,影响全球经济。”

  “我不认为我们当时过度投资了美国的住宅市场,现在进行一些调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只是市场在调整。”蒙代尔表示,美国住宅市场的萧条对美国经济是有非常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还没有像上世纪90年代的危机大,很多经济体的应对措施还不错。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美联储降息,调整得非常快。美国现在是4.7%的经济增长率,相对来说还是非常稳定的。

  他认为,现在美元差不多跌到1992年以来的新低点,但是美元走软对美国未必是坏事,对美国的经济调整作用还是不错的。

  蒙代尔表示,全球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美国经济。布什政府认为,提高税率和税收可以拿来解决赤字问题,我不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奏效。

  在记者问及他对于

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时,蒙代尔认为,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西部开发把经济增长从沿海地区拉到西部地区,把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更大的就业市场上。在“金砖四国”中,可能超过或者取代中国的国家也许是墨西哥。

  全球化背景需要开放心态

  ———对话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现任中东特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先生特别谈到了全球化的话题。他说,全球化是一个机遇,而且全球化为我们所提供的机遇超过了我们为它付出的代价。全球化也是一个现实,我们面临的是如何选择或者如何处理全球化,因为无论你是否喜欢,全球化就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要发展的话就应该张开双臂去迎接全球化。

  当谈到有关中国的话题时,布莱尔说:“中共十七大已经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找准了方向,到底中国发展有多快,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中国政府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方向是正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昨天在东莞看到了中国人创造的经济奇迹。全球化能带来越来越多的商机。对欧洲和美国来说,中国能够成为开放的经济体是一件好事。至于中国怎么开放,货币

汇率怎么解决,很多是技术性的问题,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出现了就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这是不对的。”

  他说:“在东莞看到的巨变使我想起了在英国我个人的经验和治理国家的过程。英国东北部的主要产业曾经是煤矿和造船工业,现在那里有了更多新的产业,像环保产业,就业人数远远超过煤矿和造船工业。同样,今天的伦敦也是这样,成功的转型是因为开放的政策,很难说哪一个单位对伦敦有巨大的贡献,而且现在英国的大楼和组织都是世界各个投资所造成的企业,我现在都搞不清楚哪个资源来自哪个国家,这些都不重要了。在转型之初大家都很紧张,但之后发现开放的政策永远都是有利的。”

  布莱尔还特别谈到了中国和中文的影响力。他说:“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大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市场,我的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我的次子只有17岁,马上要去上大学了。我觉得他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学习,不一定要在英国。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美国、英国学习,我们也希望有反过来的流向,希望到中国来留学,了解中国的情况。我儿子以前是学西班牙语的,现在开始学中文,这已经是令人惊喜的变化。”

  “油”资向东寻找保险箱———与中东大亨热议石油美元流向

  记者的一个深刻感受是,本次CEO年会很像一场海湾合作理事国的聚会,甚至中国大饭店也有点像“中东大饭店”。电梯门里走出一拨又一拨裹着头巾和白长袍的中东人士,还有机会遇上一些本国人士都难得一见的当地重量级人物,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图尔基·费萨尔亲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经济部部长鲁卜娜·阿勒卡西米,以及诸多的商界巨头———沙特阿拉伯XenelIndustries公司的董事、阿联酋Is鄄tithma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林Alzayani投资公司主席、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首席执行官或阿联酋MajlisCapital、迪拜航空企业集团高管……

  手捧着数量暴涨而价值却一天天缩水的石油美元,这些来自产油国的富商巨贾们一个个如坐针毡。他们焦急地寻找着一个能把快速融化中的冰棒保存起来的冰窖———这也是他们这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

  “过去我们对中国有些害怕,现在改变了”,来自巴林贸易发展局的哈里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向西看,现在我们向东看。”

  “我上世纪70年代就来过北京,住在当时最好的酒店———北京饭店。那时门前只有自行车,而现在这里随时会堵车”,现任海湾金融所主席的卡利德是最早来中国经商的第一代海湾商人之一,他的家族名下的产业如今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光缆,同时从中国采购一汽集团的卡车和轿车。

  可以说,6年前的9·11事件是一个转折点,“鸡蛋与篮子”的考量加上人民币的升值浪潮,把越来越多的海湾资金吸引到了中国。仅近期公布的计划中就有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收购天津炼油项目的新一轮谈判、中东最大石化企业之一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方的炼油一体化基地合作等。

  而一些投资中国

股票和地产的海湾机构则发现,当他们中东的同行正在为美国的次级债风暴彻夜失眠时,他们自己却在为手头不断增值的中国资产而欢欣雀跃。

  两“牛”相遇探讨绿色话题———新西兰前总理对话中国企业家

  一个是来自畜牧业和奶制品业都发达的国家领导人,一个是中国著名乳制品企业的董事长:当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女士遇到中国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先生,被主持人称为“两头牛遇到一起”,大家自然猜到话题与牛有关,而且又从“牛”自然过渡到环保。

  牛要吃草才能出奶,可是这就很容易导致环境恶化。怎样找到平衡点呢?

  牛根生说:“为了使环保标准达到世界标准,我们2004年做了一个每天处理300吨牛粪、500吨牛尿的全世界最大的奶牛粪便处理沼气发电项目。我们的设备供应商———德国专家不理解,他说在中国、亚洲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儿。

  我说中国既然加入了世界的行列,我们考虑问题一定要有全球性的角度。这个事是为全世界在做,同时也是为自己生存的家园在做。中国政府在自己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提出可持续发展,提出做能够对人类社会有好处的事情,是有全球眼光的。我做了五个沼气厂,沼气发电送给了华北电网。电送到了北京,农民高兴,社会高兴,喝牛奶的人高兴,看到环境不污染的人高兴,我也就特别高兴。现在很多欧洲企业、科技组织,包括京都组织都来买我的碳指标。”

  当希普利女士问起乳制品企业怎样承担社会责任时,牛根生说:“第一,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变害为利。现在我们企业污水的排放已经达到了零。但是目前每处理1吨牛奶需要10吨水、1000度电,我们正在研究怎样把10吨水降到8吨、5吨,1000度电能不能减到800度、500度。在蒙牛集团总部有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绿地,我们把水处理完以后,这些绿地全部用上了中水。同时还有2000吨水可以用来排灌,使农民浇地也有了水。第二,蒙牛集团作为一家境外的上市公司,为了使我们在制定环境和气候战略时有据可查,今年元月我作为中国政府派出去的科考队员,在南极呆了18天,对气候变暖有了切身的感受。第三,在2004年蒙牛上市之后,我个人将自己近40亿的市值股份全部捐献,成立了‘老牛基金’,主要是援助贫困的老百姓、孤寡老人、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三年来又吸纳了5个亿的基金做善事。”

本报记者 梁懿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