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土地储备管理:剑指房产公司捂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01:54 证券日报

  操作规范的公司成为最大受益者

  □ 本报记者 朱宝琛

  土地作为房地产调控手段的分量将越来越重。规范我国土地储备的全国性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终于浮出水面,这标志着土地供应正式进入“储备管理”时代。

  齐鲁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管理层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构成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开发。“现在房地产业的竞争秩序并不是非常规范,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采取‘捂盘’甚至是‘捂地’的手段,使市场上住房的供给量减少,造成房地产二级市场‘开而不发’,这样就不利于房地产的规范发展。”郭田勇教授解释,《办法》的出台会对这种行为加以规范,遏制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

  《办法》的出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对此,郭田勇教授表示,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会使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透明、规范。同时,也有可能会使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实现优胜劣汰。因为土地管理办法不规范,势必造成一些公司违规操作,这对那些操作规范的公司来说是不平等的。而《办法》的出台,那些操作规范的公司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那些靠投机等取得利益的公司,必然会导致其效益减少,甚至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加快前期开发速度,使政府手中的“净地”多起来,让更多的土地具备用地条件,从而可以缩短土地形成房地产有效供应的建设周期,开发商囤地的价值随之减弱,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闲置、囤积土地等行为的发生。尽管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还是有限,相关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收益也不会因此而大幅减少。

  记者致电国内某大型地产类上市公司,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并不会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不过上述工作人员同时也表示,可能会对部分靠“捂地”等来获取效益的公司产生较大的影响。

  除了关注相关的上市公司之外,更多的人关注的应该是能否有效地抑制房价上涨。郭田勇教授认为,这对未来房价调控应该会有一定的作用,抑制其急剧上涨。他解释,房价增长过快是有原因的,而土地的操作不规范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出台《办法》,还是政府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