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战成名源自体制机制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21:07 财经报

  得益于新的财政投入模式和运行机制,刚刚设立一年的中央地勘基金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 本报记者 刘国旺

  “一战成名”的地勘基金

  汽车在颠簸中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后,在一片开阔地停了下来。如果不是那台轰鸣着的钻机的提醒,记者很难想到,在这片“貌不惊人”的土地下面,居然沉睡着一个初步控制资源量达近200亿吨的特大型整装煤田。

  这里称为阿不亥勘查区,是该整装煤田的一部分,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它与其他5个勘查区一起,在面积达1305平方千米的内蒙古旷野深处延伸着自己的“黑色魅力”。

  “以前我们做过的最大的勘查项目也不过覆盖几十公里,这个勘查区的面积达210公里。”阿不亥项目区技术负责人董福辰兴奋地告诉记者。

  兴奋的不止他一个人。在项目验收总结会上,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感慨道:“类似这次一个项目部署这么大面积的勘查工作,集结41台钻机同时进行钻探施工,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91个钻孔的大规模会战场面,我已经30多年没有经历过了。这一幕再现塞北高原,而且一次性发现和控制这么多的资源量,在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史上更是不多见的,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想起来怎能不格外高兴!”

  200亿吨是什么概念?据统计,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3.8亿吨。按照目前产量水平,仅这一煤田就能够为国内提供8年以上的原煤。这无疑将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进一步增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显著的战果,正如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以下简称“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对记者表示的,是地勘基金作为新生事物,充分发挥其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势的结果。地勘基金去年7月份由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启动资金设立,同年10月全面启动,管理中心边筹备边运作项目,迄今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鄂尔多斯项目由基金全额出资,拥有完全矿业权,是战果最辉煌的项目之一。

  作为国家地勘工作体系和财政投入体制机制重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地勘基金此次在鄂尔多斯“一战成名”,彰显出新的体制机制的活力和魅力,使初出茅庐的地勘基金开始名闻遐迩。

  新体制 新机制 新突破

  “如果在原先的体制之下,是不是很难取得如此重大的找矿突破?地勘基金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勘工作究竟起了哪些作用?”在前往阿不亥勘查区的路上,记者与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聊了起来。程主任说,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对地勘工作的投入与其他领域一样都是按照年度预算将资金层层下拨。当然,资金也不多,所以只能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儿。同时,也存在重前期投资轻绩效评价、缺乏激励和约束等问题。而地勘基金采取有偿的方式,兼顾各方利益,财政先期注入,根据项目执行情况随时下达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资金的规模则根据项目需要而定。因此,像这次的鄂尔多斯项目,基金一下子就安排1亿元,40多台钻机才得以齐聚这里展开联合“大会战”。而且,不同于过去财政专项资金的是,基金的资金指标没有年度限额,也不会随着年度决算作废,而是滚动使用。

  当然,地勘基金的创新远不止这些。程利伟主任表示,国拨地勘费是人头费和项目费等混在一起的,而基金作为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的新举措,采取了全新的运行机制,全额投资于地勘项目,能够真正起到增加财政投入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拉动社会投资。因此,它作为一种风险基金,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基金,也不同于以往用于资助或补贴国有地勘单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拨款地勘费。程利伟还指出,基金管理中心不是协调机构,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在国家地勘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解决了包括从立项到工程监理全过程中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地勘基金不追求收益最大化,没有具体盈利指标,但是要求有市场回报,实现良性循环,兼顾中央、地方和勘查单位的利益,同时承担市场风险。从机制上与市场经济是接轨的。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赵保胜告诉记者,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定位明确,作为法人实体,有责任也有约束,有投入也有收益,解决了

国土资源部门在进行地勘行政管理中的支撑问题,对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也起了很大作用。这次鄂尔多斯项目就是很好的例证。赵保胜说,目前,自治区国土厅作为行政部门操作类似的勘查项目,还要临时组织项目管理部,而管理部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本身没有资金来源,运行起来体制机制不顺,效率自然不如基金的高。

  地勘基金生逢其时

  此次地勘基金在鄂尔多斯项目的重大突破,其背后蕴藏着宏大的背景和深远的用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矿产资源消耗量增长较快,部分重要矿产供求缺口不断加大,国内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相当一部分在“吃老本”,矿产勘查滞后,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降。但同时,我国地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还有很大潜力,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为此,国务院明确要求,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实现找矿新的重大突破的重要依托就是成立地勘基金。程利伟告诉记者,地勘基金作为财政投入的新平台,一方面解决了加大财政投入的问题,但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创新地勘工作管理体系和财政支持方式,“力图促进中国的地勘工作进入市场经济的框架”。他说,地勘基金是一种风险基金,是国家鼓励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的一种政策调控手段。其主要目的和作用是,通过地勘基金项目加强对重要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查,降低勘查投资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商业性勘查,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地质工作体系和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也就是说,地勘基金连接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拉动地方及社会投资,形成有利于矿产勘查良性循环的投入渠道。

  为此,地勘基金将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将项目勘查取得的矿业权向采矿企业进行有偿出让,实现自身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同时推动了我国地勘投入的多元化和矿业权的有偿使用。

  政府投资机制得以创新,财政投资效益得以提高,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资金投入多元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得以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得以深化,地勘基金对于我国地质勘查业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将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可谓“一箭多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大量资本开始涌入矿业市场,人才和技术不断聚集,新的找矿突破势所必然。此时,地勘基金适时问世,用意之深远耐人寻味:它注重在全国性、跨区域的重要成矿区带,实施重点矿种的前期勘查工作,突出国家战略性、大宗重点矿种的整装勘查,形成国家在矿产地上的储备,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储备的矿产地适时投向市场,从而对整个资源性商品价格进行调控,进而对整体经济需求和供求关系加以调控,使矿产地储备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进行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介绍,此次获得重大突破的鄂尔多斯东胜煤田正是国家重点煤炭规划矿区之一。目前,地勘基金已经启动的126个试点项目也正陆续进行野外验收工作。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