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元贷款后时代的中日经济合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0:47 《今日关注》
按照中日领导人的约定,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今天在北京如期完成。对话恰逢对华日元贷款即将结束,这之后的中日经贸往来将掀开新的一页,那么高层对话如何为这新的一页定调?稍后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王世林): 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今天,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闭幕,这次对话恰逢日本即将结束对华提供日元贷款,中日经济合作将进入新的一页。人们关心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将为现阶段的中日经济合作铺一条什么样的路。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新任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德铭的首次亮相就出现在昨天的对话上,也让这次中日对话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所以就相关的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邀请两位嘉宾来为我们做出进一步解读。 我来介绍一下,一位是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先生,您好,吕司长。还有一位是中日经贸问题专家,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江瑞平先生,您好,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参与我们的节目。 节目一开始,我们首先了解一段相关的新闻背景,看一下大屏幕。 (播放短片) 解说: 在昨天的对话中,中日双方相关部门的高官悉数到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任中方团长,中国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官员参与对话。日方团长为高村正彦外相,日本财务省、经济水产省等6位部长在座。曾培炎代表中方作了主旨发言。 曾培炎(国务院副总理): 今天双方的各位大臣、部长聚集在一起,研讨宏观经济政策、节能环保合作、贸易投资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等有关的议题。 解说: 曾培炎表示,中日经济交往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互补,就能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的发展对日本不是威胁而是机遇,日本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经济不断进步。 曾培炎指出,中日经济关系中也存在双边贸易增速放缓、商务环境不够理想、技术合作存在障碍、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波动等问题。中方希望,日方在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贸易条件、高新技术出口、人员往来等方面,考虑中方关切。 今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唐家璇分别会见了日本外相高村正彦。 主持人: 吕司长,我们知道,您这次是全程参与了整个对话具体的准备工作,而且一直是在会上,你在会上感觉这次的对话气氛怎么样?您的总体感受如何? 吕克俭(商务部亚洲司司长): 作为具体参与工作的一员,我身处现场,也确实有很多的感触。 第一,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昨天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方是曾培炎副总理任团长,还有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参加,日方是高村正彦外相率领经济产业大臣、农水财产、财务大臣、环境大臣和内阁府的经济政策担当的大臣等六个大臣参加。 中日双方这么多部门的负责人在中国举行首次对话,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是在中日这几年没有过的盛事,这本身就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确定了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通过对话,双方就各自关心的重大的关键问题进行交换意见,使人民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也是充满着期待,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触。 主持人: 就是确实感受到了这种高层的含义。 吕克俭: 是的。 第二,双方对话的气氛是非常友好、坦诚、务实和开放的,双方就各自关心的如何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如何去推动两国的合作、和谐和共同发展进行了讨论,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开这样的一个会议使人们特别是与会的同志感到是比较振奋的。 主持人: 一个是确实有高层的含义在里面,另外气氛是非常地融洽。 吕克俭: 是的。 主持人: 江院长,您长期以来一直研究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问题,是这方面的专家,肯定也非常关注这次对话的情况,根据您的了解,您觉得在这次对话上,有关宏观经济方面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都谈到了哪些?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江瑞平(外交学院院长助理): 关于这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今年4月份温总理访日时正式启动的,在北京,昨天到今天是第一次,温总理定位,对于这样一个机制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交流两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对中日经贸关系当中的一些跨部门的问题进行总体、高层的协调。 第三,就地区和国际的一些大的经贸问题进行协调沟通,然后在一些国际和地区事务当中能够采取一个协同行动。 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讲,这样一个机制在整个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包括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具体的就是您刚才提到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双方主要是侧重了两个方面,从中方来讲,明确地表示要学习、借鉴、吸收日本在经济泡沫化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日方主要表示了对中国人民币走向的关切。双方的商谈还是比较友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关切。 主持人: 在这次的对话上,中日两国都非常关心节能环保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吕司长,关于这个议题双方都了什么样的交流? 吕克俭: 这是这次对话讨论的四个方面当中一个重要的议题。节能环保合作对于日本来说,多年来它的经验、技术值得中国的借鉴,对我们来讲,有一个今后继续可持续发展的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中日两国在这方面各有优势、可以互补这样的一种关系。因此这次双方在原有各个部门的机制进行探讨合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比方说今年9月份在北京双方曾经举办过第二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这个论坛当中,双方成立了5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在那里面有10个协议,如何去具体的落实。还有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怎么作为一个两国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在双方的教育机构进行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人才培训,发挥它的作用,包括两国关心的水资源、大气污染的防治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 特别是从商务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一个商务环境合作的事情,双方在探讨当中特别是要具体地实行一些合作的方面,比方说在钢铁、石化、汽车和水泥方面,这些具体的合作项目通过开展互利互补的合作,能推动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不断地具体化、深入化,这样真正地实现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是双方的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的领域。 主持人: 除了节能环保问题之外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跟中国的一些企业有关系。比如说中国的有一些食品被列入了日本出口管制外国最终用户的名单,还有就是日本进口农产品方面也实施了更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关于这些具体的问题有没有在这次的对话上谈到,有没有达成共识? 吕克俭: 在这次对话当中,双方就如何加强两国的经济合作、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探讨了很多合作的领域,比方说怎么深化双方的贸易,怎么扩大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包括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等等,在这方面双方还是从两国今后长远的战略合作发展的角度探讨得比较多。 对于双方现在感到有些关切特别是您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关切的问题,在会上中方也都提出来了,双方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我认为在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重要的是双方要通过友好协商来共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消除这些障碍,为两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为此中方也提出了一些合作的建议,比方说加强两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建议成立中日技术贸易指导的一些目录,还有建立指导工作组,共同探讨,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给双方的企业提供一个指导性的、有用的信息,双方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共识。 还有包括你刚才讲的“肯定列表”确实使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给中国的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也非常重视,双方经过几轮磋商,希望在这方面尽快能够妥善的解决,排除一些障碍,使两国贸易不断发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合作措施,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充分的探讨。 主持人: 看来对话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 吕克俭: 是的。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在对话期间,昨天两国外长还签署了2007年,也是最后一次的日本对华日元贷款的政府换文,相关背景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和日本外相高村正彦12月1日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2007年度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政府换文,这也将是日本最后一次对华提供低息长期贷款。 日本外务省新闻官坂场三男透露说,2007年度对华日元贷款金额为460亿日元,将用于中国6个环保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日本政府已经累计向中国政府提供日元贷款约32000亿日元。 作为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一部分,日本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始于1979年。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是在一种有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互利互惠的资金合作,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好处和利益。 日方2005年宣布在2008年度终止新的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并从2004年度开始逐年减少对华日元贷款额度。 主持人: 江院长,日本结束提供对华的日元贷款,这本身意味着什么?对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江瑞平: 就像刚才片子上讲的,日本对华政府的资金援助,日元贷款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79年之后,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们资金短缺、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背景之下尤为重要。但是发展到后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和资金的实力、多边关系也在发挥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变化,日元贷款在总体的中日经贸关系中地位也在下降。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以往的中日经贸关系有三大支柱: 第一,双边贸易。 第二,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 第三,日本对华政府的资金援助。 这样一个项目终止之后,如果说是中日经贸关系三大支柱,这个支柱就垮台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日元贷款的结束并不是意味着中日两国政府的资金合作的结束,资金合作过去就有,另外的两个项目也是无偿援助,另外一个技术合作还会继续。 另外一个我们看到,可能中日在未来的政府资金合作当中可能需要协商、协调,共同在其它领域、在其它地方,对于非洲、对于东南亚相对比较落后的一些经济体在进行投资、援助这方面可能有一些新的合作。 我想日元贷款的结束可能是在历史时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之后,要开启一个新的资金合作模式的大的标志。 主持人: 这次对话应该说是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这个机制的建立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今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中日两国的领导人共同确定了这样的一个机制,所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通过去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的“破冰之旅”和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的“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完成了转圜,结束了长达5年的政治僵局,回到了正常发展轨道。一年来,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仅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还有历史性的重要突破。 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约定,今年年内将在北京举行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机制的顺利启动标志着中日经济合作机制提高到更高层次,也是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今年11月20日在新加坡东亚峰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与福田康夫首相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共同确认,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安排在今年12月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 主持人: 现在机制已经建立了,所以人们也在想这个必要性到底在哪儿?是什么原因使中日之间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对话机制,来协调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吕克俭: 刚才片子上也可以看出,中日双方对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都非常重视,无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双方来进行交流探讨,应对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也是有利的。 还有一点,双方已经确定了今后的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需要在经济、贸易合作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在一些重点领域,比如说节能环保领域、贸易投资、物流流通,这些合作的领域很多,双方来探讨怎么样进一步地发展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向前推进,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对造福于两国人民、对我们本地区、亚洲、世界的发展都是非常需要,有着它的积极意义。 同时,就双方一些重大的关切的问题交换意见,保持协调和沟通,双方都是需要的,因此双方都非常重视,中日两国人民是非常关注的,而且世人也是非常瞩目的。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也证实了它的必要性,而且今后双方已经同意第二次高层对话在日本举行,双方都为此继续共同努力。 主持人: 刚才江院长谈到了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有三大支柱,一个是之间的贸易往来,一个是日本对华投资,还有一个就是日本对华日元贷款。三大支柱现在随着日元贷款的明年取消结束,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双边的贸易情况也在发生对话,我们通过两个图表一起来看一下。 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来,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从第一图中可以看出来,日本曾经连续11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这种情况从2003年开始发生了变化,日本已经落后于欧盟和美国,成为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在日本贸易的总体份额中,对华贸易在逐年上升,2007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具体的细节,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比重,1995年的时候是7.4%,2006年上升到了17.2%,2007年4月份到9月份上升到17.9%。而日本对美贸易所占比重1995年的时候是25.2%,2006年下降到了17.4%,2007上半年度下降到了16%。2007年1月份到9月份日本对华贸易总量是13.99万亿日元,对美贸易总量是12.52万亿日元。 可以看出来整个的排位在变化,也就是说,在中国的贸易总量中日本的地位在下降,但是在日本的贸易总量中,中国的地位是在上升。 江院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江瑞平: 这个我想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 从积极方面来讲,中国的对日贸易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国贸易越来越多元化,对欧贸易、对美贸易全面的发展,而且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对日贸易,所以对欧、对美贸易占的比重在提升,而对日贸易的比重在下降,这是正常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从消极方面来讲,我们也看到中日之间从地理位置上讲,从地缘经济、贸易关系上来讲,增长速度比对美、对欧贸易增长应该更快才是,但是从最近几年来看,都明显地低于对欧、对美贸易,也明显低于中国总体的外贸增长速度,其中重要的背景,我想和前一段时间的双边的政治关系不是那么好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政冷也影响到了经热,经贸关系也开始出现下降。 至于双边这种彼此在对方的贸易总额当中比重的变化意味着中日经济、贸易、资金这种实力对比变化的正常的轨迹,日本在相当程度上越来越对华贸易,我还有另外一个数据,比如说最近五年,日本外贸总量增长的三分之一是靠对华贸易,是靠中国带动的,而日本相对来讲在中国的外贸总量当中比重在下降。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好像日本对我们越来越不重要,而中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要,一个主要的原因,我们的外贸因素从总体上明显地高于日本,这样计算下来,事实上,我们的经济增长对日本贸易依赖程度还是非常高的,至少要明显高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主持人: 在中日经济关系三大支柱当中,除了刚才谈到的日元贷款这个柱子变化,双边贸易在变化,另外一支柱子就是日本对华投资也在变化,而且这几年有时候有数据显示在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个本身又说明了什么? 吕克俭: 刚才江教授已经提到两国经贸关系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看法,我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 中日两国之间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日本来讲,中国变成它最大的贸易伙伴了,对我们来讲,到2003年它是连续保持了11年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现在变成第三位了。但是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来看,由过去单纯的货物贸易到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相结合,包括投资这一部分所带动的拉动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的,可以说是一个互利、互补、互惠的经贸关系。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当初1982年的时候,日本对华投资金额只有一亿多美元,发展到现在,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607亿美元,绝大多数的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效益是很好的,回报很好,对日本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现在由于一些原因出现了一点波动,我觉得也应该客观地来看,中日经济不断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对双方来讲有很多合作的新的领域,日本企业对华的直接投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关系,所以现在仍然有很多日本企业在中国,包括中小企业的投资合作是在增加的,只是增幅有一点减少,我们相信双方在贸易和相互投资合作,包括人员交往方面的合作今后还会继续发展的,因为面临着一个发展的机遇,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我想这是双方共同的愿望。 主持人: 要与时俱进,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变化,接下来您觉得高层对话机制对于这种变化使我们中日经济关系更良性的发展怎么样起到更好的作用? 江瑞平: 我想接着吕司长刚才那个话题,这次高层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肯定有另外一个背景,就是的确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日经济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现象上也好、从内容上也好都是有一些问题的。通过这样一种高层对话,就是要解决问题,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比如说对日贸易增长速度相对放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等等,这恰好是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高层对话机制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讲,伴随着高层对话机制的不断展开,吕司长他们肯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对话结束之后要落实一系列的项目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共同努力的工作,伴随着这样一些机制达成共识的展开,会对中日经贸关系、日本对华投资、双边贸易都会有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中日关系整体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 今天结合刚刚闭幕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相关的情况我们先谈到这儿,非常感谢吕司长和江院长到演播室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你们二位。 好,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到这里结束,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制片人:张立勇 策 划:王冬妮 编 辑:桑瑞严 监 制:王未来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