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地出现的“有价无市”,预示着房地产市场或已迎来拐点,各方都在博弈中密切关注着走势。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更加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正在悄然涌动。
本报记者 李忠峰
销售步入寒冬
成交急剧萎缩
“雄踞奥运核心,四大高尔夫环绕,御览国家公园。绝版景观楼,超豪华精装,准现房销售。赠皇家进口卫浴、家电,附送专属车位。联系电话582××××”。 “房山30万平米成熟社区,多路公交、 规划中轻轨直达,高绿化低密度阳光板楼,多种户型现房热销……”
这是11月30日一天内《市场报》记者手机接到的两条售房信息。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条此类信息。
记者致电其中一家楼盘,从售楼处了解到,该楼盘最近销售不是很好,于是开发商花钱联系了移动信息台,借助群发信息帮助促销。而除了利用短信促销,在北京的一些地铁出口,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散发售楼的小广告。
随着冬天来临,北京楼市的销售也似乎在步入寒冬,直接的表现就是成交量在急剧萎缩。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1月18日,北京市共成交住宅期房2375套,成交面积26.92万平方米。与前一周相比,成交套数下降了11.8%,成交面积下降了16.2%。其中,11月14日成交量最低,仅为232套,与每年的传统淡季1、2月份水平相当。 9月和10月,北京期房住宅的日均成交量都不大,分别为391套和404套。
市场成交低迷的情况在全国几个大城市也同样上演。
10月份,深圳新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不足60套,较9月份下降一半以上,而11月上旬,深圳新房日均成交仅在30套左右;10月份,广州十区商品住宅签约量为4502套,比9月份下降14.77%,进入11月后,广州楼市成交低迷状况更加严重。
尽管销量剧烈下降,但房价却仍持续较大的涨势。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调查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再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二手房价同比也上涨8.7%。而像深圳、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最快。
业内专家表示,“有价无市”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房地产市场已走到一个临界关口,各方都在博弈中密切关注着走势。
需求将被分流
调控暗潮涌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更加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正在悄然涌动。
“从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来看,政府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的调整,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格局随之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早几年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有许多不理想之处,但是透过这些文件已经让人看到这种利益关系调整的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记者。
12月1日 ,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颁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施行。办法提出,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实施廉租住房保障,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承租住房的能力。
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等七部门11月30日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详细报道见第2版)办法要求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等,并组织实施。其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
业内专家表示,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表明了政府调控的态度,楼市需求将被分流。廉租房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将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和公积金收益等政府资金进行解决,经济适用房将用市场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中高档商品房则用完全市场的方式来分配。
如果这些政策能不打折扣地兑现,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此前被挤入商品房市场中的低收入群体会分流出来,供求比会随之变化,商品房市场的价格也会趋于平稳。
“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 11 月 21 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参观保障性住房时发出感慨。而在总理温和的表达背后,更严厉的政策已经再度出手。
日前,土地部门已经有了动作,北京、深圳、广州先后对开发商囤地行为出手整治。
深圳市称,共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27宗,面积超过87万平方米。北京市也撤销了8宗住宅、商业项目用地直接入市交易资格,这些项目将全部纳入土地一级开发或收购储备体系。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日前也首次曝光了3个延迟开工建设的项目,并发公函催促其在限期前动工开发建设,对逾期仍未动工者,国土房管局将依法收回地块。
据记者了解,由“房地产调控部际联席会议”成员组成的督察组,将于12月奔赴全国 10 多个城市,检查各地落实既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情况。其中房价与供应结构调整,将成为检查的重点。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小户型产品供应以外,又提高了第二套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种种政策的出台,显示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扭转市场主体失衡的决心很大。
尽管如此,新盘的价格并没有在强烈的观望气氛中出现下跌。新的调控风暴即将降临,房价还能一如既往地狂飚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