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蛇形抑或狂飙 挖掘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2日 18:21 21世纪经济报道

  贾玉宝 韩瑞芸 孙轲 王芳艳

  把长板截短,还是把短板补长?对于银行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这是一个问题。

  大企业市场饱和之际,正是中小企业市场争夺之时。而两大对垒主体则呈现两面脸谱——外资银行蓄势火拼,中资银行谨慎蛇行。从融资机制、产品创新到风险管理,差距在哪里?

  11月24日下午,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之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7位分别来自中资与外资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嘉宾,共同解构一个有待细分的银企共生链条。

  本次高峰对话的主题为"中资与外资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面对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主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贾玉宝

  ·对话嘉宾·

  星展银行(中国)行政总裁刘淑英

  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陈景功

  深发展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金晓龙

  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林治洪

  友利银行(中国)经营战略部部长姜周锡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公司董事长 陈杭生

  德丰杰龙脉基金执行董事陆景锴

  争夺小企业

  贾玉宝:首先,有一个市场竞争细节和大家分享。上海银监局统计,目前上海外资银行的贷款约3000亿元人民币,存款仅约2000亿元人民币,严重的贷大于存,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靠银行同业拆借,其客户市场并非大企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并未涉及外资银行,激进扩张人民币贷款业务成为众多外资银行的现实选择,其增速为中资银行的三倍。如何看待外资银行在华的这轮市场扩张?大家可结合市场实践谈谈。

  金晓龙:我觉得(中资行)跟外资银行在产品、手段、定价方面会有一些碰撞,但更多的还是合作。深发展公司战略方向是面向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小企业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市场,贸易融资是我们业务领域。我们也经常和外资银行讨教他们的产品和管理,以及经验,就我看,中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争夺是有的,但因为中国的市场成长非常快,大家都有饭吃,竞争并不是完全排他的。

  林治洪:政府、银行都在大力倡导中小企业(业务),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在哪里?我感觉(中外资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能揽瓷器活,这块能力(中资行)跟外资银行比有较大差距。

  产品方面也有差距。外资银行有的产品,除一些结构性融资外,中资银行基本都有,二者产品名字一样,但产品背后的流程、风险的把控能力却有很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上的是最重要的。

  再一个例子,我们都能打包贷款,现在是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和增长性,但评价之外还是要求企业提供一个担保,但外资银行就不用,这又是我们的差距。又比如物流融资,中资银行审批需要几周,外资行操作时就不需要很复杂的手续,这块确实中资银行没做好。

  陈景功:中小企业是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大家都在挖掘,这是公认的一个理论。建行也做了一些公司业务的战略转型规划。战略转型不是把长板截短,而是把短板补长,我们每年都制定了一个高于公司业务平均增长速度的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规划。

  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比较来看,各有优劣势,中资行的优势包括大银行机构、网点、状况,对客户的输出程度,对文化的了解程度等。但如何用市场化来管理客户、识别客户,用定量分析的工具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及跟国际接轨方面外资银行还是有优势。

  外资行狂飙之道

  贾玉宝:星展银行的刘总是外资银行的代表,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争夺这块,以及与中资银行的较量来看,你肯定有更多的感触。

  刘淑英:中资企业永远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竞争发展需要很多资金,而他们又难以向银行大量存贷。外资银行进来后可以从不同客户层面配合。

  在整体的业务模式上怎么配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银行比较难的一点,我觉得就是市场变化太快了,如何需求平衡最重要,我现在在策略方面是宜静不宜动。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这20多年来还没有经过大的风浪,全部都是往上走,往好处看,我反而觉得这个是危险的。可能我带着这样的包袱对我来说现在是障碍。

  风险管理的障碍上在整体里也需要有一个平衡。如果一个客户出了问题,他的整个供应链就会全部出问题,所以中间要找一个平衡。再比如,在环境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出问题的就是银行数据库里(信用记录)很好的一些客户。

  贾玉宝:根据

银监会的监管政策,2006年至2011年为外资银行五年过渡期,过渡期末,外资银行贷存比被要求达到75%,资本充足率8%。但这一指标要求并未具化到每年。从现状看,外资银行疯狂放贷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你觉得到期达标有无问题?

  刘淑英:虽然是五年,在我自己来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放松。关于疯狂放贷问题,我想修正一下,不是每一个银行都这样,可能有个别银行有需求,在这样做。我觉得将来要达标应该不是问题,现在大部分外资银行都是以

商业银行为基础,个人银行几乎没有。尤其是人民币这样的业务,我们必须创新一些产品。

  贾玉宝:在中国,有大的外资银行在争夺市场,国内银行更不用说,友利银行来到中国是不幸还是大幸?

  姜周锡:友利银行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主要做中国大企业和外资中小企业。今年10月我们刚成立法人银行,开始做中国中小企业业务。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和环保企业,这些已经调查了。

  中国中小企业业务需要信用分析,特别是其跟银行交流遵守约定的信用情况,我们觉得非常重要。我们想慢慢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我们跟大的外资银行比起来很小,正面挑战不可以,不过我们也有发展的地方。

  非银机构短板

  贾玉宝:我知道在浙江,你的担保公司做得不错,并且创新了模式,把风投引入了进来。但在整个中小企业融资链条中,担保目前还比较弱。你觉得担保业如何在中小企业融资链条上加重份量?

  陈杭生:这个问题问到我的心头痛上,因为在所有各方里担保公司最弱,我们无法和银行,哪怕银行的一个网点PK。我们创造出一个模式,既然担保公司和银行谈的确很弱小,从等量上来说希望我的后面有一大批投资人,这包括风投、私募资金等。这时我跟银行是两条线看企业。银行永远是关注现金流,却和企业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我觉得银行最大的软肋也就在这里。

  我们希望给一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事先对这家企业做价值评估,我们也跟很多第四方签署共同来承担,这样在我跟银行关系上是我后面也有一批人,就是整个

资本市场对你信贷市场,我跟你是对等的。这就解决了担保公司弱小的问题。

  然而,很多银行还是带有色眼镜看我们,银行跟我们合作除了公司正常担保手续以外,还需要我公司投资人做无限连带责任保证,这是非常不平等的。

  贾玉宝:刚才担保公司的陈总说担保公司和银行合作不平等,三位银行界代表,哪位愿意回答一下。

  陈景功: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协议是大家谈出来的,是平等的。从资金上来说,担保公司实力小一些,但是担保公司就是分散和转移银行的风险。担保公司这么多年来走了一个误区,以为拿着资金就可以是担保公司了,其实(有些)在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方面做得不够。你这两个能体现出来,我觉得下一步就不用你个人担保了。

  陈杭生:这个真的要交锋了。我跟你的观点正好相反,如果说我还要你银行认同——我是一个风险识别能力比较强的担保公司——那我就是你的一个部门了,没有任何意义对比。中小企业融资为什么难,就是大家总说风险风险再风险,而不是价值价值再价值。对于中小企业,银行通过风险点考察觉得可承受,我们则觉得从价值点上考察有价值,这两个碰撞之后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陈景功:这个观点我同意,发现企业的价值实际上很多担保公司也做了,就是风投跟担保的结合,这实现了盈利模式问题。至于说银行为什么看重个人担保,因为很多担保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我们通过认识过程会发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担保公司。

  贾玉宝:作为风投,陆总有什么高招更好的切入银与非银合作链条之中?

  陆景锴:我们是做早期投资的,一般来讲,早期投资的企业可能更多只是一两个人或一个小团队,甚至就在家里做。这样一个规模初创企业根本连小都够不上,这样情况下往往没有其他的路径,只能去找风险投资。即使是传统行业,因为有了高科技的应用,能够迅速扩展,能够变成一个规模化的企业,也是我们可以投资的范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