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协欲破钢企跨区域并购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05:1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已经展开了为时一个月的预谈判,但是,全球三大铁矿石商中的必和必拓和力拓拟合并的消息给中国新一轮的谈判蒙上了新的阴影。

  11月2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冶金报共同举办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与企业发展研讨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对记者叹息:“中国钢铁企业太分散了,必和必拓如果收购力拓成功,将形成垄断局面,中国与之的铁矿石谈判难度将加剧。”

  罗冰生说,中钢协已经上书国务院,建议制定国家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规划,加速提升产业集中度。在罗冰生的规划中,今年无论必和必拓和力拓重组进展如何,

铁矿石谈判仍旧要各自进行,以最小可能地避免过于分散相对进一步垄断给谈判带来的劣势。而国内钢铁企业则抓紧时间,展开重组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企业实力。

  中企并购铁矿石巨头太难

  近期,必和必拓公司并购力拓正如火如荼地进展着,这两家铁矿石巨头的大并购一旦尘埃落定,必然带来铁矿石价格的绝对垄断,而依赖进口铁矿石的中国

钢铁业的矿石成本必将继续大幅提高,中国钢铁行业前途将如何?

  据罗冰生介绍,截至2006年底,中国钢铁行业企业总数达6999家,平均每家企业的年销售产值只有3.59亿元,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而目前全球3大矿山公司每年的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的铁矿石贸易量的75%以上,已经过度集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其中38%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罗冰生指出,这种合并对全球钢铁企业而言并非好事。

  目前有传闻说宝钢拟与中国投资集团联合收购力拓,宝钢相关负责人称宝钢有能力竞购力拓,但竞购与否并不由企业的决策决定。而罗冰生表示并未听说此事,而且,中国企业去并购力拓难度太大,中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还不是太大。但罗冰生指出,中钢协已经与必和必拓、力拓达成共识,该两家企业的合并,将与谈判无关,亦不能影响到谈判。

  跨地区收购难题望破

  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应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政策还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以达到提升产业集中度的目的,并不支持钢铁企业通过自建产能扩大规模。

  “跨区域兼并重组是个难题,国家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规划首当其冲要解决这个问题。”罗冰生说。

  他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支持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措施,协调和照顾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地方政府利益。具体内容应包括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现有宝钢、鞍本、首唐、武钢四大集团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组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特大型企业集团。兼并联合重组应以现有钢铁生产企业及相关企业为主,同淘汰落后和低水平钢铁产能相结合。

  铁矿石储备迫在眉睫

  在罗冰生看来,当前铁矿石即期合同海运价格超常上涨,造成我国进口铁矿石今年1-9月平均到岸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7.06%,9月比1月上涨31.95%。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也大幅涨价。有些企业已难以承受铁矿石的过快涨价,被迫关停高炉。同时,即期合同海运费超常涨价,对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希望钢铁企业和矿山企业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海运费超常涨价的问题。”罗冰生说。

  他同时指出,长远来看,为了保证钢铁重要生产原料铁矿石的供应安全,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

石油储备的国家铁矿石储备机制,以应对当前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

  “当然,铁矿石价格已经在不断飞涨,建立铁矿石储备机制的前提,还是中国企业加大对海外资源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掌握的铁矿石量为5200万吨,占中国每年进口总量大约为10%,相对于日本等国家,这个比例太低。在澳大利亚、巴西有许多产能正不断被开发,中国企业应该与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罗冰生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