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利润高增长看中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0:51 证券日报

  □ 中央财经大学 包丹红

  从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三季度季报看,业绩不负众望,在第三季度延续了上半年迅猛的增长势头,盈利能力再度大幅攀升,工行实现净利润633.07亿元,同比增长66.72%;中行457.44亿元,同比增长41.64%;招行99.7亿元,同比增长128.09%;交行147.86亿元,同比增长56.28%。

  据季报显示,信贷业务收入稳定、贷款增速较快、利差扩大、收益结构有效调整、负债成本控制良好、中间业务增长强劲是其前三季度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而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成了一大亮点。比较发现,中间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前三季度工行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达到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7%,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13.3%,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工行理财业务总量比去年全年增长89%,各类

理财产品销售额达8146亿元人民币。信托及其他托管业务总净值达12401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7767亿元人民币,增长168%。电子银行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比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至35.1%。投资银行收入年度化增长率也达到71%。

  同样,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的季报也同样显示了中间业务在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公司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拓力度,大力发展现金管理、资金交易、电子银行、资产信托、

企业年金、代理结算、财务顾问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努力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业务中的比重,提高银行在低风险的表外业务中的盈利能力。

  那么,商业银行为何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中间业务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把业务结构的成功转型作为战略目标之一呢?除了中间业务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外,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纵观商业银行发展史,其业务领域总是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拓展,其业务重点总是随着市场需求和竞争而相应改变,如从最初的货币兑换业务到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直到现代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这是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其适应金融市场演进,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市场迫使商业银行介入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经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发新的收入来源。其次,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使过于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看来,争取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的出路之一。另外,随着资本深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资本和风险资本管理。在资本充足率约束和降低

不良资产等监管下,以及国家出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加息的政策背景下,单一的依靠存贷差收入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思路不利于收益的稳定,在长期内难以为继,为此,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业务转型,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进行银行业务多元化的调整,提高多远化、集约化的低风险收入。

  虽然近两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其比重偏低,银行依靠息差收入作为收入主要形式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间业务的市场空间还很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而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比重。比如,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现今的38.4%。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仅比重低,而且其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经营理念上,商业银行,有些大型商业银行难以突破传统约束,难以站在经营战略高度去发展中间业务。换句话说,这些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定位存在偏差,认为中间业务是副业或附加业务,对其重视不够,而过于重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在业务创新上,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着品种少,发展慢,创新不足等问题。目前的业务品种主要集中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技术含量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在技术支持上,支付结算系统覆盖面有限,各银行封闭经营,银行间未联网,导致经营交流与协调欠缺;客户服务系统滞后,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等使得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难以有效展开。在银行间竞争上,定位不准和业务产品雷同等导致银行间的无序竞争。在人才上,中国银行业面临着高级人才不足以及与外资银行争夺人才的困境。

  可见,在看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还存在的不足。然而,现在资本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在银行未来经营中,特别是大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非常迫切。面对这些困境,商业银行应积极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重视新的主要风险的出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发展经验表明,风险管理水平是否能够适应业务转型的需要是实现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用卡业务和贷款业务涉及信用风险;自营业务涉及利率和汇率为主的市场风险。在开展股票和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时,商业银行往往需要为这些企业提供银团贷款、项目融资,风险集中和贷款长期化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集中性风险。在传统业务中,商业银行偏重信用风险防范。而在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主要风险将来自于市场和基础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重视并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商业银行业务成功转型。

  其次,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对中间业务的领导与管理。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战略使商业银行从传统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部门来负责对中间业务的管理,突出中间业务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间业务的发展好坏,更多地取决于业务开展好坏,因此,管理层应对网点下达中间业务收入完成目标任务,对目标完成状况进行考核,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全体员工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实现全行办理中间业务的良好工作氛围。

  再次,加大对中间业务开发的投入,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对于拥有较强实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应实现收费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扩大收费业务的服务品种,大力发展现金管理、短期融资券、电子银行、资产信托、企业年金、代理结算和基金发行、财务顾问、咨询和投资银行等业务,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度,借鉴国外创新品种,发展适合我国开展的创新业务。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型银行,应锁定具有优势的业务产品,努力做好、做强该类产品。商业银行还可以从创新代客理财工具或渠道以及推进国际业务等多方面促进业务创新。同时,在产品创新推进过程中,要重视对产品的差异化定价,扩大客户源,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平均创新成本最小化和产品利润最大化。

  最后,重点发展具有较强增值空间的核心业务,释放非核心业务。商业银行应在区分核心业务和一般业务的基础上,依托积极的资本并购,打造核心业务的优势地位,推动业务转型。以德意志银行为例: 1999一2004年间,德意志银行共进行了18次较大规模的收购合并,加强了其在投资银行、零售银行、资产管理等新兴核心业务领域的竟争实力。在较为困难的经营环境中,德惫志银行将衍生品交易业务、股票交易和俊券发行业务、现金管理和清算业务等三大类业务作为企业及投资银行中心(CIB)的核心业务,通过出售CIB非核心业务(保险业务等)释放了部分资本。在巩固其在欧洲、北美新核心业务市场的领导地位的同时,集中精力拓展优势业务市场和澳洲等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 ),全力推动三大类业务发展,使之成为改善企业及投资银行中心经营绩效的主要依托。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大技术支持,提升系统,优化服务手段。重视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完善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