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国当前的水污染防治形势及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11:03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樊元生

  自2005年冬天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后,不断有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兰州水污染、山东滨州段白色泡沫污染、宁夏石嘴山河段水污染使江河受到重度污染;巢湖局部暴发蓝藻从而严重影响渔民生活,太湖暴发蓝藻更导致无锡出现水危机;广西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藤县东荣镇大同河流域河鱼大量死亡;江苏沭阳因上游水污染导致数十万人断水……这些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而是传统的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到了临界的时候。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形势

  我国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涝灾害频繁三个方面。其中水污染造成的灾害范围影响大、历时长,但其危害往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后才表现出来,容易使人对其失去警觉。我国水污染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显现出来,但却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采取的对策也很不够,因此至今出现了危害严重的局面,水污染已经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一大灾害。当前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面临如下形势:

  一、各地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

  全国约1/3的水体丧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不少地方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近海水域赤潮接连发生,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时有发生。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其中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污染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重要农业开发区,浅层地下水已出现面状污染态势。

  二、工业和城乡水污染治理滞后

  企业违法违规排污现象屡禁不止,全国污水排放量中有一半是工业污水,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城市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足。有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管网不配套;有的建成了,管网也配套,但收费不到位,无法正常运行。在一些地区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时开时停,往往出现检查人员来了“开机欢迎”、检查人员一走“关机欢送”的现象。部分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当地水环境质量。

  三、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过去在规划布局上,不少化工、石化等重污染行业建在江河沿岸,有的还建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区,化学物质开发、生产和储运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而防范措施又跟不上,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件,就可能引发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水体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四、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

  不少地区符合标准、水质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部分水源地检测出有毒有害物质。有的大城市没有备用水源。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全国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不少是因为水污染造成的。据最近调查,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河流型地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地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地下水饮用水源超标组份主要有铁、锰、硝酸盐等,部分检测出微量有机污染物。

  五、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淮河、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明显超出合理利用水平,造成在枯水期基本上没有生态流量,减弱了水体自净能力,加剧了水污染恶化的趋势。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环境效益。急功近利、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还在不少地区普遍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一些地方上了不少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三是环保机制不健全,治污投入不足。环保投资渠道单一,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不到位,企业和社会治污机制不完善,部分治污工程进展较慢。“十五”期间,环保投入虽较“九五”有了较大增长,但缺口仍然较大。以重点流域为例,按照规划需要投入的治污资金还有47%没有得到落实,严重影响了一些重点治理项目的建设。四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环保法规不完善,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力量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领导甚至用“挪位子”、“摘帽子”、“打板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究其根本原因,是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经济社会还没有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今年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进展

  矛盾都是相对的,在看到困难和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各个行业和各个方面,把环境保护的指标纳入总体目标,把环境保护的任务落实到保障措施之中。去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环保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国内外庄严宣告,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好”时代。

  今年以来,政府在污染减排、结构调整、城市污水处理、加大环保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污染减排工作

  2007年4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同意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4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但是由于污染减排各方面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2006年全国污染减排目标没有实现,COD排放量较2005年增长1.0%。从2007年上半年看,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91.3万吨,与2006年同期(689.6万吨)相比增长0.24%,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过快,污染减排形势严峻。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启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大了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检查。环保总局提高了造纸、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准入门槛;今年初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首次实行“区域限批”措施,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造纸、酿造、皂素等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启动了松花江、丹江口库区等“十一五”治污规划的实施,2006年已安排国债资金2.6亿元,支持两流域17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从主要减排工程措施看,2007年1至6月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近700万吨/日,其中完善管网设施增加污水处理量约400万吨/日。

  四、完善环境法制

  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另外,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2007年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以解决当前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案件为重点,在集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行为的同时,着力解决大江大河沿岸威胁饮用水安全的石化企业污染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以及涉铅、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违法排污问题。

  五、健全环保协调机制

  为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环保工作的协调,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为建立健全“国家监察”环境监管体系,重点解决当前突出的跨省界环境问题,经中央编办同意,环保总局先后设立了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区域性环境督查派出机构。今年,各督查中心人员已基本到位,并按照“边建设、边工作”的原则,陆续开展了工作,发挥了明显作用。

  水污染防治工作展望

  一、关于做好污染减排工作

  为确保实现COD减排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区、各部门将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全面实施减排重点工程;四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减排工作;五是加快推进污染减排科技进步;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行清洁生产;七是完善污染减排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八是加大减排的投入;九是切实加强污染减排法制建设;十是强化减排工作监督管理,督促各地真正把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抓紧抓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提高对污染减排的支撑能力,今年国家将投入20亿元用于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的建设。

  二、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后,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把好新上项目关。抓紧出台修订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督促各地今年底前关闭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3万吨以下酒精生产企业、年产100吨以下皂素生产装置等,降低造纸、酿造等重点行业污染负荷。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区域限批”措施,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全国环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全面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

  三、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发改委、建设部等部门编制了《“十一五”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制定了《关于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加大了项目建设和稽查力度。财政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以补促提”政策,今后四年中央财政将补助库区污水处理运行费用11.3亿元,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

  今后,有关部门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对提高城市污水收费标准、加大征收力度、促进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继续加大对“三河三湖”、三峡库区、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的投入,安排投资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规划的实施进度,确保“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日,新增污水再生利用能力680万吨/日,对总规模200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水平。加快出台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等环保设施建设在用电、税收、土地使用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四、关于加大环保投入

  中央财政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近几年一方面环保部门年度预算呈现大幅增长,同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也在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从国债资金、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以及一般预算内资金等多方面加大环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每年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节能环保项目,并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和生态建设重点地区包括水污染治理在内的环境保护项目。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抓紧开展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研究,积极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资金投入,扩大重点公益林的补偿范围,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五、关于完善环境法制

  《水土保持法》(修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排污许可证条例》等有关立法项目已列为2007年的立法研究项目,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出台。

  国家已连续四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每年围绕一两个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有力地改善了部分区域环境质量。但当前环境违法行为仍然较为普遍,突发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今年,将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虽然目前我国水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污染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们充满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已经密切合作,正在逐步推进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使全国水环境可以持续得到改善。(作者系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