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韩方明:整体上市是央企改革三部曲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央企整体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专家认为,央企整体上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加快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等。这些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仅局限在意义层面,而未深入把握央企整体上市的本质。

    央企整体上市的本质必须从央企改革的全历程中寻找并把握。笔者的看法是,整体上市是国资委继央企改革“点”方案——董事会试点之后,推出的央企改革“线”方案,未来必将出现更为有效的“面”方案。

    2004年6月,国资委开始启动中央企业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并且把外部董事选聘作为重点。李荣融主任认为董事会试点工作是中央企业“要搞好的关键所在”,笔者也曾撰文对把董事会试点作为央企改革的“突破口”表示赞同。

    央企董事会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事实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北京一家咨询机构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董事会作用遭遇弱化;二、董事会经理层职权不清;三、董事长地位尴尬;四、外部董事作用有待发挥;五、专门委员会未能有效运行等。

    在今天看来,董事会建设只是央企改革的“点”方案,通过抓住董事会这个“核心点”来带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进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但是,在国有独资企业的形态下,董事会建设必然遭遇到“天花板”,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要想董事会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必须为其创造出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现代股份制企业的高级形态——上市公司。

    因此,在今年初,国资委正式提出央企整体上市的思路和方案,并设定了两项硬指标:一是央企队伍从当前的157家要在四年间即到2010年缩编至80至100家,这意味着央企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出局”的格局;二是国资委要在4年内即到2010年内培养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整合是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相对于董事会建设而言,整体上市是央企改革的“线”方案,它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多元化、公开发行股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职业化的专家董事等一系列“点”行动,其本质是把央企目前的国有独资企业形态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形态,为董事会建设及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创造一个更为合适的组织环境。

    央企改革从“点”到“线”并不是否定“点”式改革的成效,而是为进一步推进“点”式改革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在国有独资企业里,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始终是有限度的;而在成为上市公司后,董事会发挥真正意义上作用的机会要多些。

    在肯定整体上市方案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央企整体上市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央企本身不仅要 “做得好”,而且还要 “说得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同;二是央企领导人要有“职业精神”,不再自视为领导干部,而是地地道道的职业经理人;三是国资委不再是单一股东式的“婆婆加老板”,而是大股东或大股东之一,不再是“婆婆”,而是“老板”之一;四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真正做到股东大会聘用董事,董事会聘用高层经理;五是董事会的建设要实现职业化目标。

    上市公司虽然是较好的组织环境,但整体上市并不能解决央企改革的所有问题。在法制较为完善的美国,也会出现安然公司事件。在推进央企整体上市的过程中,设计央企改革的“面”方案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