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几点思考(07-11-27)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17:51 审计署网站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提出了“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工程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也赋予了人事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机关是党和政府的经济监督部门,专业性非常强,人员素质和要求比较高,在新的形势下,审计的范围和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审计机关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 一、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内涵 所谓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良好的全面素质是基础,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综合能力是核心,较强的创新能力是灵魂。 良好的全面素质,是指具有适应当前审计发展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也就是在思想政治、审计专业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理论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审计实务能力。在身心素质方面,应具有强健的体魄,能承担繁重艰巨复杂的审计任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综合能力,是指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坚实的审计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在综合能力方面,应具有与被审计单位和周围同志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审计的形势发展变化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和洞察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等。 较强的创新能力,是指有进取意识,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意识;掌握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善于综合、比较、鉴别、判断。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理清工作思路,合理确定符合审计工作实际的创造性行动。 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必要性 我国审计机关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当前,审计事业发展和我国整体发展一样,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认清审计机关和审计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 (一)审计机关艰巨复杂的任务呼唤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适应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责更加宽泛,任务更加艰巨复杂。不仅经济总量的扩张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种种复杂因素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已经或即将启动一系列重要的经济社会改革进程,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等。同时,还将制定发布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建立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等,加大反商业贿赂力度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与审计机关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使得审计机关在审计的过程中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遇到的问题将会更为复杂。审计机关迫切需要综合素质好,开拓精神强的新型审计人才来担当重任,以此履行好审计工作的神圣使命。 (二)大力提高审计质量亟需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人才素质高,新型审计人才辈出,审计质量才能提高。特别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金融、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民航、铁道、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趋向普及。只具有传统检查手段的审计人员,无法揭露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保证审计质量,甚至无法开展现代审计。李金华审计长一再强调,“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将失去审计资格”。因此,新时期审计机关要履行好审计职责,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专业知识扎实,既懂审计又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新型审计人才。 (三)审计队伍的现状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审计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审计机关人才兴审战略的实施,审计队伍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审计队伍的现状还不容乐观。素质方面主要是知识老化、专业结构单一,熟悉会计工作的多,精通财政、金融、工程、法律知识的少;熟悉具体审计实务的多,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的少;熟悉传统核算方法的多,掌握会计电算化等现代技术的少。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区县人才队伍年龄老化且年龄偏大,审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计算机专业人员匮乏,缺乏那些能精通审计及相关知识的新型审计人才。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措施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是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人才兴审”战略,更新思想观念,采取有效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人才资源是最珍贵的社会资源,它构成了社会财富的基石。当前国际社会的一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的审计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用新的视野来看待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事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 (二)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高素质新型审计培养目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包括人才培养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培养速度和质量效益指标,以及保障目标实现和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等。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速度目标上,要逐步实现整体素质的复合化。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结构目标上,大力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素质的年轻审计人才;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机制目标上,逐步走开人才培养制度化、人才合理流动的路子。当前,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成长的组织领导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业绩激励机制,物质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 (三)拓宽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途径。紧紧围绕当前审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挖掘培训的潜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工作。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审计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第一跑道,努力在审计实践中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 (四)营造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成长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是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对一个单位来说,能否不断涌现出一流人才,环境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在审计系统大力倡导并努力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为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良好的平台。(作者: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 贾恒德)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