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欧商会发布07信心报告 六成欧企坚守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12:52 经济观察报

  王延春

  谁甘心错过中国发展的盛宴?尽管不少外资公司对中国投资环境心存抱怨,但投资中国的痴心不改,依然“痛并快乐着”。

  11月22日,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7》。调查涉及220家欧盟在华企业,结果显示,其中2/3企业坚持要么投资中国,要么哪儿也不去,而另外1/3的企业会考虑成本、环境等因素,计划转战亚洲其他国家。

  本周可谓中国 “欧盟周”,2008年下半年欧盟轮值国——法国的总统萨科奇周一访华;周二召开中欧领导人峰会;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将与中国

商务部部长会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集团主席和卢森堡首相容克等欧元区高官也将与中国高层就
汇率
问题进行磋商……该报告赶在这一 “敏感”期发布,显然希望为系列磋商提供来自一线的详实数据。

  报告将呈送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以及中欧以外的商业组织和企业,很可能成为谈判桌上交锋的“筹码”。

  六成欧企坚守中国

  凯雷集团的戴维·鲁本斯坦把中国称作是“新硅谷”,这被大多外资企业认同。

  调查显示,69%以上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两年里增加在华投资,并且,企业的销售和服务正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转移。这与流动性过剩的全球资本瞄准新兴市场的趋势吻合,尤其是年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的中国。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本报解释,欧盟的企业根据各地GDP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本地人才储备甚至当地的离婚率等调查来决定投资哪些城市,武汉、成都、重庆、鄂尔多斯等二、三线城市正引起欧盟企业浓厚的兴趣。

  外国公司来华通常被认为主要是谋求低廉的资源、劳动力及采购成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工厂”。然而,近两年的调查显示,61%以上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他们在华生产和经营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仅有7%的企业考虑成本因素。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欧盟企业中,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来华投资企业都出现了这一迹象。

  不过,60%的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表示担忧,比如:繁琐的注册程序及海关流程;中国特定的产品标准;中国政府有意延迟和规避WTO的承诺履行;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和利润转移的控制等。

  伍德克称,中国限制外资进入石油分销,炼化行业;中国在世界从事矿业开采,但却限制外资参与国内的采矿业。

  伍德克因此抱怨,中国政策制定缺乏程序性和预见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突然间修改,犹如晴天霹雳,再说,只有疯子才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自己会判断市场,不需要政府来指导,希望未来《外商产业指导目录》会退出。”

  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是,达能娃哈哈之争等近年频繁爆出的合资纠葛对外国投资者传递出悲观信号,欧盟企业独资倾向加剧,去年调查独资企业是33%,而此次则上升为39%。

  76%欧企赢利或持平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赢利历来是各国统计数字之谜,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半官方、民间机构调查外资在华大有斩获,但来自一些外资机构的调查却较为悲观。

  考虑到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提供经营业绩的绝对数,这次调查采取历史数据和不同市场比较的方式,76%的欧盟公司能够在华盈利或至少达到盈亏平衡,同时,59%的被调查公司表示他们在中国地区的盈利水平至少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甚至更高,而41%的公司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去年的调查中,83%的公司预期赢利,而今年的调查只有72%预期赢利或盈亏持平。有28%的企业经营亏损,比去年的23%有所上升。

  伍德克解释亏损扩大的原因时说,由于现今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与欧盟企业在同一层面激烈竞争,并且很多投资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走出初始投资的成本与折旧周期,因而造成了一定亏损。

  不过,经营亏损的企业普遍对赢利前景感到乐观:在目前亏损的公司中,有82%的公司预计自己会在3年内扭亏为盈,预期未来4-6年赢利的企业占14%;预期未来7-10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比例只有4%。

  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规模越大的企业,来华时间越长的企业赢利越大。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