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浅议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07-11-2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16:31 审计署网站

  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的生命线,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目标的随意性,质量控制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审计工作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本文从确定审计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浅议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以供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参考。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力争实现的结果和成效;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审计机关关于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和意愿;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围绕审计目标,用质量控制标准指导和控制审计每一个环节,确保审计质量。二、确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基本保障审计是第三方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过程,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鉴证和评价受托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通过审计反映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资料的可信性,这是任何类别审计的共同目的。而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要有审计目标,不同类别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目标。在一个审计项目中,明确了审计目标就等于明确了审计的方向,审计最终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首先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审计目标选择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审计的范围、设计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选择。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按照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收集审计证据,并且针对审计目标不断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围绕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审计证据收集的过程,就是证实审计目标的过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也都是针对审计证据对于审计目标的证实能力来说的。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出具评价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写入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审计评价的范围也仅仅限于审计目标,而不是对所有的事项和方面都要进行评价。可见,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提供保证的,审计每一个环节都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审计目标是影响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确定审计目标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审计目标应具有恰当性和稳定性。审计目标的确定既要科学,又要切实可行;审计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否则会影响审计的社会效果。2、审计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审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审计的局限性是永远存在的。审计已难以达到社会公众过高的期望,如社会大众要求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应是完全真实的,然而审计人员运用抽样审计技术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因此,审计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另一方面还要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必然会加重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三、制定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制度保障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及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审计业务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有关实施审计业务的规范性标准。审计管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审计人员管理、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等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标准。只有科学的、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实现审计资源的配置及合理运用、提高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技能及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从我国国家审计现状来看,五、六号令是当前重要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法修订后,审计署正在对审计法实施细则,审计准则、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各级地方审计机关也在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这将建立起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为各级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四、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中心环节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它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增强了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合理性、效益和效率性,使审计工作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控制环节。一是抓好审计立项和实施方案制定环节。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要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突出重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国家审计充当好“经济卫士”。制定审计实施方案要掌握全局,突出重点。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研究,摸清被审单位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二是抓好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环节。每个审计项目都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内容实施,要本着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开展审计。同时应按照审计质量标准的要求把好审计工作底稿关,做到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完整,记录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按照审计质量标准的要求从审计评价、问题表述、法规引用、问题定性等方面逐一分析提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三是抓好审计复核控制环节。 6号令推行的复核制度是 “三级复核,二级把关”的复核机制,即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法制机构三级复核,法制机构负责人,审计业务会议二级把关的复核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重大审计项目多由一个处室牵头,二个或多个处共同完成,牵头处室对其他处室的资料复核职责多有履行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审计机关应加大前二级复核力度,确保审计复核工作发挥作用。同时应细划各级复核承担的责任,使各级复核工作都能做到各负其责。另外,法制机构的复核人员要不怕得罪人,即坚持原则又换位思考,确保复核质量。在复核方法上可采用审计项目跟踪检查法,即由法制机构人员到审计现场进行检查,对取证不全或事实不清等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四是抓好审计决定跟踪落实环节。审计决定的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审计机关要把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关,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疏通审计落实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五是抓好审计资源整合环节。审计资源的整合是指对现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整,以审计资源耗费的最小化获得审计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整合审计资源,能够起到推进质量控制标准全面落实、先进技术方法普及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为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是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关键就是要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调动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上下功夫,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整合审计信息资源,提高审计成果反映效率。目前,审计机关对审计信息资源的使用主要是以审计公告的方式体现,但是,仍有大量的审计信息资源没有列入审计公告的范畴,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要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整合审计技术资源,提高审计技术水平。要将传统的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结合起来,在结合中求效率。另外,要利用网络建立审计资源基础平台,为审计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四是整合内审和社审资源。对那些机构健全、业务力量水平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其业务质量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借鉴和利用其工作成果。对一些专业性强审计项目,可以通过投标、招标的办法选择社会信誉高的社会中介机构去完成,这样既能够解决政府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又能够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成本。(作者: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 杨凡)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

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