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假日调整为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01:07 金融时报

   记者 周剑初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该方案打破实施近九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项新方案的核心内容有两部分,首先是黄金周制度将作出重大调整,五一黄金周有可能取消;其次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调整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由10天增加为11天。

  想当初,设立黄金周的经济意图是拉动内需、增加GDP,事实证明这方面并不如愿。一项研究表明,实施黄金周后每年5月和10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在全年的比重一直在17%左右,最低年份2005年仅为12.1%。一年有12个月,平均来说,每个月的消费额大约是全年的1/12,有黄金周的5月和10月零售额之和本来也应占全年的1/6,即16.7%。算起来,辛辛苦苦折腾了14天,而消费额只增加了0.3个百分点,显然太不划算。在收入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动员人们去进行某一种消费,本质上消费总量并没有增加,所改变的只是消费时态分布。

  我们设立“黄金周”的人文本意是要百姓享受休闲。但是,亿万人在全国的穿梭流动,造成了住宿难、吃饭难、交通难等窘境,许多旅游景点超出了最佳接待量的100%到300%。不少旅游景点的票价飙升,而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甚至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巨大破坏。

  对旅游业本身而言,实际上黄金周还带来了旅游客流的极不平衡分配,造成了一年三次的旅游市场“过热”和平时旅游市场的冷清,与旅游有关的旅店、饭店拼命按高峰时的客流量扩充,到了旅游淡季,又大量闲置,必然降低相关的投资效率。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别的国家。在西方,法国人每年有39天的假期,德国人有27天,英国人有24天;在东方,我们的近邻日本人和韩国人有25天假期。但是,这些国家都没有黄金周。这些国家实行的是带薪休假制度,可以灵活安排旅游,所以,不会造成旅游业冷热不均所带来的恶果。更值得深思的,这些国家百姓的休闲,也不限于旅游一项。我们应该学学他们的休闲方式,使我们的假期过得更富有文化和科学内涵;我们需要的是不破坏生态的休闲,需要陶冶文化素养、强壮我们体魄的休闲。如此,我们的休闲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旅游上了。

  不容忽视的是,节日不仅仅是一个放假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心灵和情感的问题。这次方案将中国

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大家对传统的关爱和保护会因此而提升。在中秋、清明这样的日子放假,可以让更多的人与家人团聚,更好地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会提升。因此,这次假日方案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个休假方式的改变,它带动了中国数千年
传统文化
的回归。

  应该注意到,节日和假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体现了国家与民众在节假日体系中的协调与统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家的法定假日大大增加,“五一”和“十一”休假变长了,国家在这个时间只有很简单的仪式活动,大多数民众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而民众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需要假期去开展活动,可是国家并没有把假日安排在这些时间。因此,将传统节日列入假日体系,将既满足经济部门希望通过假日经济拉动内需的要求,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首次用独立的篇幅论述社会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民生问题。假日制度的科学设计,正是关系到广大国民休息权利的重大民生问题。从这次的调整看,广大国民不仅将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也将通过更合理的节日设置得到更高的休息质量。这次调整以后,很有可能形成两个长假和多个“长周末”组成的假日结构,对于普通家庭出行选择的灵活安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增加了,人们的出行安排自然会有交错,休假质量这一更为深层的民生福利必然显著增加。

  一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制度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工作生活,也将对整个社会的运作节奏、经济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调整方案,我们可以解读到许多公共政策取向转变的积极信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假日安排的着眼点更多地倾向于节日的民生、文化意义,这也正是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建设中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具体落实。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