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带薪休假制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01:06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运行9年的“黄金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假日生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同时也带了不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丰富“假日经济”内涵,“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受到广泛的关注,带薪休假制度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公众的争论和质疑声中,为期一周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15日结束。截至15日上午11时,参与调查的网民已超过150万人。

  其中“五一”黄金周存废问题成为网民争论最大焦点之一。多数网民认为,“应该把‘五一’黄金周的七天假分散到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去。”那么,长假方案如何调整?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能否成为法定假日?它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假日经济”带来了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9年来,黄金周的设置功不可没。自1999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延长了人们的休假时间。“假日经济”流金淌银的财富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了节假日旅游消费的火爆场面,形成“黄金周”。

  对于我国广大工商企业而言,“假日经济”无愧为一块大“蛋糕”。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2000年春节7天假期,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39个重点旅游城市监测的181家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5.70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8.3%;监测的177家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0.8%。

  据不少商家测算,双休日的营业额大约要比平时增加1倍,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营业额比双休日还要高。事实上,全年营业额的1/2是在不到1/3的假日内实现的。面对假日间疯狂购物的火爆场面,不少经营者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营业时间,采购了大量应节商品,调整商品布局。为了迎合人们购物赚便宜的消费心理,商家纷纷推出“打折销售”、“有奖销售”等极有诱惑力的促销活动。

  更重要的是,发展“假日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经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均达到60%以上,农业(第一产业)占2%-4%,工业制造业占20%-30%左右。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由原来的12.17%上升到30%左右。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由原来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假日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的行业和部门,如商业、旅游、交通、文化、治安等等,行业相关性极强,而它们又是构成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假日经济”必将带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

  “假日经济”的新内涵

  休假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时代的特征。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这一制度的设计,反映了时代特点。如今,“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从更高的程度上讲,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又是劳动力价值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也越来越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发展到精神层面。这不仅是对人之为人的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发展“假日经济”就不能只重商业和旅游业,也应发挥其文化内涵。

  有关部门经过对2007年至2036年这30年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日期进行推测分析发现,这30年间有17个清明、17个端午、15个中秋、17个重阳排在了周五、周六、周日、周一这四天上,这样,就可以形成不固定的长周末,一年有3到5个长周末,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出行时间和消费时间,这样既可避免集中休假的各种弊端,又可提高旅游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使假日经济的供求双方都能得益,保证了“假日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更融入了我们继承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增进社会和谐的新内涵。比如我们传统的清明、端午节日,实际上是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清明、端午等尽管还不是法定假日,但一直受到民间的重视。

  带薪休假制离我们有多远

  毋庸置疑,长假期制度的推行,为人们的长线旅行或探亲提供了机会。但从目前我国长假期制度所带来的各种收益和成本来看,成本大于收益。“一种有别于目前集中放假方式的‘自由带薪假’受到了将近一半市民的欢迎。”这是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

  专家们认为,虽然1999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于集中的长假安排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从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到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接待旅游人数从2800万飙升至上亿人次,而在旅游、餐饮等行业取得丰厚收入的同时,我国也付出了太高的社会成本。首先是商家的短期成本剧增。商家为了能在黄金周期间大量销售产品,大量进货,积极促销。各种竞争在所难免,从而降低了商家的利润空间。而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消费,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供需矛盾,需求旺盛而供给有限,必然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权益受损。因此,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开始放弃出行或集中购物。

  其次是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为了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及各种突发事件,政府不得不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国各级政府也需要分派专门机构负责黄金周期间的社会监管机构,做好安全保障、信息服务、社会监管等工作,这占用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源。

  另外,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破坏。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大量集中出行,全国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的接待能力面临严重挑战。大规模游客集中游览时,更会超出景区的负荷能力,对文化古迹的破坏力明显增强。

  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带薪休假制改革。事实上,早在1991年国家就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当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在确保完成工作、生产任务,不另增人员编制和定员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职工的年休假。但是,由于仅是以“通知”形式下发,各地并没有强制落实。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由于国务院一直没有制定出台具体办法,带薪休假制依然被束之高阁。

  带薪休假,不仅是对职工休假权益的保证,更是对职工健康的温情关怀,更体现了一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劳动管理理念。查阅各国休假制度我们发现,许多国家专门就每周工作小时单独立法,强制限定雇主确保雇员的休息权利,雇主敢于以身试法,代价极高。“休息”的主张和“休息”的法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一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应当说带薪休假与当下的国情现状是相适应的。因此,变革黄金周制度也好,

传统节日法定化也好,最好的出路还是推动带薪休假制度化,将“带薪休假”等先进理念和休假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