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07-11-16)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11 审计署网站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的具体要求,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改善经济增长格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等。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要结合十七大的对经济工作的具体要求,继续加强审计的监督力度,在审计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反应经济运行中违背十七大要求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科学发展。 一是全面监督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方向,以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效果,通过审计监督促进财政合理投入。财政投入资金往往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及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因此,审计要监督资金投入是否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资金投向是否合理引导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对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否加大了投入力度。财政资金投入要引导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并重的协调拉动的方式转变,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审计要推动财政资金投入的区域合理性,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监督重大项目布局是否充分考虑对中西部发展的支持,是否加大了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二是加大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有效性审计,以增强国家宏观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科学健康发展。财政财务收支的有效性,体现在国家经济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组织对国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效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要适时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确保国民经济在健康科学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加强审计支农惠农政策是否贯彻执行,促进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要将转移支付以提供资金为主为向提供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转变,提高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审计要关注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要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带动国民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战略转型,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审计要揭露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案件,分析如何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重点加强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以建设生态和谐的要求,考虑财政资金是否合理有效地对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资金使用效果的审计,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引进外资的效果,要分析利用外资的结构,外资投入是否符合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三是要重点关注关系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改善民生,并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党和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注重民生问题,在具体措施上也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教育、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等关系民生、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而且资金投入逐年大幅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高。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重点要关注资金安排和使用是不是体现了党中央重大的决策目标,资金投入是否能满足实际需要,资金是否落实到实处,老百姓是不是真正从中享受到了实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评价审计工作的根本依据,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方针,还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者: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崔利国)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