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只有一种声音绝不是和谐深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5:46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5年前的今天,呙中校以“我为伊狂”的网名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发出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长帖,引发国人对深圳的聚焦和思考。5年后的今天,结合本报系列报道《深企大举外迁》,呙中校再次将他对当下深圳的思考呈现给公众,既表达了他对一座城市的认知,也实践了一位公民的担当。

  南方都市报的系列报道《深企大举外迁》以事实和数据反映深圳产业现状,引发深圳市民对城市命运的关注,对深圳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一剂清醒的良药(见昨日本报及今日A42-43版)。也许,人们对企业外迁的影响与后果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都是正常的,只要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讨论问题,无疑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网上不少网友对深企外迁讨论热烈,反映的都是大家对深圳的热爱,不然谁还会花那么多心思来讨论这些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深圳一些媒体网站发出的声音却是怪怪的。他们说,深企不是外迁,是扩张,这可以看作一种观点,提出来探讨本来是很好的,但是遣词用句却是“文革”式的批判语言,说南都正在“唱衰”深圳,认为南都对深圳命运的探索是“舆论逆流”……帽子扣得如此之大,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连指出问题、提出不同看法都被扣上“唱衰”的帽子,那么是不是都要唱好、都只能歌功颂德呢?有意思的是,那篇被网站重点推荐的网文就引用了两篇积极乐观的报道和评论,是不是暗示我们都要这么说话,写文章?

  我们现在谈

和谐社会,深圳也在倡导和谐深圳,但是只有一种声音的社会绝不是和谐社会,只有一种声音的深圳绝不是和谐深圳。有人说“和谐”就是“人人都有饭吃(禾加口),人人都有话说(皆言)”,人人有话说,但肯定不能说一样的话。两千年前孔子就对和的含义做了精辟概括:“君子和而不同”。那些上纲上线批判南都的人,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上述网文除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之外,还偷换概念,混淆是非,这与“文革”式批判别无二致。外迁,是个中性词,有好有坏,有个别企业因为经营需要而外迁,也有整个产业因经济形势发展而外迁,因此对于外迁的情况要具体分析。但与扩张还是有本质的不同,扩张也是向外发展,但是重点与重心一般不转移,而外迁显然是指企业重心向外转移。在深圳,企业扩张、产业扩张自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南都报道的是深圳的优势产业外迁,而且是整个行业性的外迁,如仪表行业的一些企业,它们不是从深圳向外扩张,因为在深圳没留下什幺,重心完全转移出去,也许这些企业在外地可能扩张性发展,但这还是“深圳企业”的扩张吗?不对外迁和扩张作区分,以深圳的扩张企业来混淆外迁企业,以驴说马,这就是深圳一些人批判南都的理据和逻辑。

  也许他们自知批判的理由不充分,心虚之下只有抡起“唱衰”“逆流”的大棒子。假如南都这样的报道都是“唱衰”,用了“外迁”这样的中性词就是“逆流”,那么5年前我用“抛弃”这个词来写深圳,岂不是深圳的敌人?然而,当时深圳的看法却让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包容开放,时任深圳市长的

于幼军就说《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是“爱之深,责之切”,深圳特区报也曾连续发了九评来探讨深圳发展前景,但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抛弃”,更谈不上批判我。

  深圳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一直有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传统。这是深圳的胸怀,更是深圳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自由开放,所以深圳能够吸纳全国各地各种人才,并给他们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深圳也就一度成为中国最能“闯”的城市;因为兼容并蓄,深圳才可以容纳各种思想观念,让它们在这里交流碰撞、融会创新,深圳也才一度成为中国最能“创”的城市。

  蛇口拓荒者、特区创始人之一的袁庚就说过:“我始终赞同并坚持一个观点: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的确如此,当年蛇口在袁庚的治下,不但青年们可以同北京来的专家展开思想观念的大论战,而且《蛇口通讯报》还可以发表点名批评袁庚的文章―――这在今天不应成为奢侈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更不应成为我们怀念的美好时光,在深圳河畔凭空追忆似水年华。

  呙中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