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涨近一成 全国房价攀年内新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BY 刘春香 杨燕 每日经济新闻 据国家发改委14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一举越过9月涨幅,创下年内新高。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 【整体扫描】 新建房环比涨幅持平二手房环比涨幅微缩 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涨幅比上月高 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涨幅与上月持平。 从类别上看,高档住房的价格涨幅要高于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涨幅分别为12.3%、10.9%、3.3%。但是从环比来看,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涨幅稍高,为2.1%,经济适用房和高档住房分别为0.5%和1.7%。 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7%,涨幅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 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低0.6个百分点。办公楼、商业娱乐用房和工业仓储用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7%、6.6%和4.5%。 九城市涨幅超一成深圳市涨幅仍居首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对全国70个城市房价的调查,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其中,有9各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0%,并且,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已经开始追赶一线城市,并且涨幅越来越快。 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深圳房价涨幅还是居全国首位,10月份涨幅达到19.5%。而且,在如此高的房价的基数上,环比涨幅也在1.5%。 其他涨幅超10%的城市分别为:北海15.9%,北京15.1%、宁波14.9%、乌鲁木齐14.9%、长沙10.7%、杭州10.6%、重庆10.2%、蚌埠10.1%。 从环比来看,重庆4.7%为全国最高。惠州3.9%、吉林3.5%、湛江3.3%。宁波、杭州、南宁、西安、西宁、兰州、银川、岳阳、大理等城市的环比涨幅都比较高。 从地域上看,环比涨幅较高的城市开始向西部二线城市转移。专家表示,西部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旧城改造等措施,将推高房价。而这些在东部沿海城市进展的比较快,西部城市还处于旧城改造的中期或者初期,房价涨幅空间较大。 其中,新建房屋同比涨幅较高的城市包括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北海17.7%和深圳16.8%等;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重庆6.1%、宜昌4.1%、西宁4.0%、湛江3.9%和吉林3.6%等。 二手房屋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21.1%、宁波15.6%、乌鲁木齐13.5%和北京11.7%等;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西安4.4%、长春3.3%、杭州3.2%和吉林3.2%。 【本地数据】 7.9%沪10月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创新高 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07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其中上海10月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创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今年上海在前几个月的房价上涨幅度比较大,因此在未来的几个月房价同比预计仍会呈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10月,上海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减少0.6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比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比上月减少0.6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8.9%,比上月增加2.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0%,比上月减少1个百分点。 对于目前的上海房价,虽然极少数楼盘价格微降,但是降价幅度和前几个月的涨价幅度不可同日而语。 近日购房的小黄表示,选择在现阶段购房是因为自己认为,房价不会降,应该尽快买,价格涨幅可能在明年3月前会趋缓,目前由于大多数的购房者都在观望,开发商也不敢在盲目涨价,因此现在相对而言是购房的好时机。 随着楼市成交量的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愈加浓重。搜房网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网友认为,即使上海商品房供应增加,但房价依然会涨。其中,半数以上(55.73%)网友认为,供应增加对房价下跌不会有太大影响;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虽然上海楼市供应量增加,但由于大量刚性需求的存在,楼市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房价将继续稳步走高;只有22.14%的网友认为,供应量增加,房价会下跌。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表示,数据显示房价仍高涨,主要是4月以来过快上涨的房价在交易数据上的体现,从连月的环比数据来看,房价已经出现减缓之势。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放缓,预计经过未来几个月从数据上看房价涨幅会有所放缓。目前,整体看全国房价是趋于平稳,个别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会有异动。 薛建雄表示,相对去年来说,全国各地的房价基数都比较高。10月上海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为7.9%,创下今年新高,事实上,这个数据只是相对近3个月和一年前的房价情况而言。实际市民应该能感受到房价9月以前涨幅最大,10月以后逐步平稳。原先上涨的房价逐步在交易数据上体现出来,这也是10月房价看似突涨的主要原因。 上海易居研究院发展研究所高级评论员回建强表示,10月上海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创新高是在预料之中的,10月之前上海的房价上涨过快,1-10月份上海的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了74.4%,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2.7%,同时住宅销售却同比大增,所以价格上涨是肯定的。 1-10月沪固投增8.1% 房产投资呈下降趋势 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上海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8.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幅高出1-9月0.7个百分点。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下降态势。 其中,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 “二升一降”的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呈下降态势,1-10月,本市完成建设和改造投资215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增幅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呈下降态势,完成1084.27亿元,下降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一季度的35.9%下降到30.6%。 专家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会影响到未来一年货这两年内的房屋的供应,对房价上涨会有较大影响。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陆续落实到位和受工业用地一律施行公开招拍挂政策的影响,一季度以来,上海市新开工项目投资和个数均呈现下降态势。1-10月,新开工项目数218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23个;完成投资507.05亿元,下降0.9%。 不仅如此,项目建设资金到位速度也放缓,增幅继续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为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解决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矛盾,中央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贷款利率。这一系列紧缩银根政策对建设项目资金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年初以来,上海建设项目资金本年到位增幅始终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数据显示,从资金来源渠道分析,上海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到位1895.82亿元(下降3.3%)、1284.66亿元 (增长30.4%)和1028.83亿元(下降2.5%)。 由此可见,占本年到位资金64.8%的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均呈下降态势,是造成上海建设项目资金到位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其他资金中,有91.5%的资金是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总量达1175.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7%,拉动了其他资金的快速增长。 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和新开工数量的减少,中指院华东分院院长陈晟表示担忧,他指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房地产供求关系失衡,刚性自住需求得到进一步压制,房价上涨。 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与前几年上海的土地供应量少,以及“90/70”政策的调整有关。 【相关数据】 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8.1%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3亿元,同比增长18.1%。 从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是在预料之中。上海市社科院经济研究院陈维就表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必然影响到下游产品的价格,而且CPI涨幅达到了6.5%的高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变得理所当然。 从地域上看,城市消费明显高于县及县以下消费,表明城市仍是消费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598亿元,同比增长18.6%,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665亿元,增长17.1%。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99亿元,同比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71亿元,增长21.4%;其他行业零售额193亿元,增长5.0%。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4%、32.6%和26.2%。 其中,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尤其以食品类零售额涨幅最大,原因在于食品类价格在近期涨幅较大,在维持大量消费的情况下,销售额上涨。数据显示,粮油类增长45.1%,肉禽蛋类增长45.4%。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表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受到10月份节假日的影响也较大,消费量比平时要有增长,总额也会随着增长。 其他类别分别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5.0%,日用品类增长2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5%,家具类增长4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5%,化妆品类增长32.1%,金银珠宝类增长37.5%,通讯器材类增长8.5%,汽车类增长3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8%。 1-10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 【相关新闻】 樊纲: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6%~9%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6%至9%之间,而决定经济增速快慢的因素将主要是全要素生产力(TFP)。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与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内需增长因素”不同,TFP增长因素是指资本及劳动力在使用整合中的有效性,它不需要继续追加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只要继续创新就可以持续下去。过去20年,中国的TFP年均增长率在3.5%至4.4%之间,高于发达国家2%至3%的平均水平。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认为中国经济完全依赖投资拉动的论断是不客观的。樊纲说,TFP驱动型增长方式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来促使其加速发展。 具体而言,未来的TFP提高需要抑制过度投资,抑制过度出口,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实行持续的金融改革,促进企业家成熟,提高研发投资比例及加速城市化和国企改革进程等。 刘春香 杨燕 每日经济新闻 新华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