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调控走向纵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6:09 第一财经日报
牛智敬 历经数年的本轮宏观调控,因流动性泛滥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居高不下,在今年全面升温。较之往年,今年中央政府更强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配合节能减排的5年大计,此番政策组合拳更显理性发展之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一年内,9调存款准备金率、5调利率、大规模央票对冲以及数次窗口指导; 一年内,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次第发行,既缓解外汇储备过多压力,又添市场对冲良药; 一年内,出口退税多次调整,直捣耗能行业出口老巢; 一年内,土地出让政策愈加规范,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更具操作性; 一年内,住房保障制度完成从经济适用房到廉租住房转变,十年房改确定新方向; …… 完整、有价值地报道宏观调控举措,是本报自创办以来的重要命题,过去一年亦是如此。 从年初的全国“两会”,到此后的每一次政策出台,我们都倾力梳理调控政策细微变化。 3月“两会”期间,本报发出系列评论,直言调控仍将继续。 4月3日,率先报道《八部委将全面清理预售房地产项目》,掀起新一轮房地产整治风暴。 6月率先报道《出口退税调整传闻冲击 保税区成“避风港”》,随后全面解读出口退税政策,推出对上市公司影响分析系列报道。 8月13日,以《总结十年房改 住房保障制度文件加速酝酿》为题提前报道新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并完整呈现十年房改得失。 9月11日,独家报道《千亿特别国债月内直发市场》,提前解密特别国债对冲思路。 10月17日,率先报道《紧缩流动性 央行祭出“特种存款”》,关注紧缩新手段。 纵深展开的调控已一年有余,我们应看到,限于政策时滞因素,更多效果的展现仍应假以时日。更多政策的出台,也应考虑已经执行、正在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政策,形成调控一盘棋。 我们还应看到,在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统一中央和地方政府思想,上下一心落实好调控措施,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应是一再强调而不为过的大局观。 调控不是目的,理性繁荣才是核心。作为一份有责任的财经大报,我们愿与中国经济共成长。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