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贸易顺差增大和投资活跃推动资金不断流入国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王露 北京报道 周二,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宏观统计数据。10月份CPI达6.5%。8月份CPI(消费物价指数)曾经攀高至6.5%,创下11年来历史最高,9月份稍有回落至6.2%。但10月份猪肉、蔬菜价格回升,石油价格高企,CPI重新回升。 食品价格上涨一度认为不可持续,但由于国际油价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各国都积极发展代替化石燃料的生物燃料,导致玉米价格飞速上涨,带动整体食品价格上扬。玉米主产区吉林,甚至不少农民开始囤积玉米,等待价格上升获得更高收益。 过去几个月CPI走高,但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一直保持稳定,10月份PPI意外攀升逾3%,至3.2%。此前,多数经济学家称,由于国内工业制造竞争激烈,工业品价格上涨很难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中。不过麦格理证券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许保罗却声称,PPI的上涨很可能在CPI的非食品部分反映出来,中国将在明年首次面临核心通胀压力。 中国核心通胀压力一直维持在1%以下的安全范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上个月曾强调,目前主要还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 但麦格理证券在其报告中预测,2008年底中国非食品价格通胀率将超过4%,这将是2005年以来第一次。 “如果整体通胀在2008年上半年仍高于5%,我担心通胀预期就会深入人心,从而增加抑制通胀的难度”,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接受采访时说,“政策的关键在于稳定预期。”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也表示,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高于潜在增长率,通胀压力可能不再仅限于食品领域。未来两三年制造业也可能出现结构性通胀趋势。 从去年,中国政府担心经济过热,取消或者降低了一些行业出口退税率,并允许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降低外部需求,减缓贸易顺差增长。但数据显示,10月份贸易顺差仍达到270.5亿美元,超过今年6月创下的269亿美元,达月度历史新高。 贸易顺差增大以及投资活跃,推动资金不断流入国内。央行虽然本年内已经加息5次,并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货币供应增速并未明显减缓。央行数据显示,至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央行既定的目标。 因此,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在本周五可能再次加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还表示,央行接下来还将以组合拳的形式更多使用数量型紧缩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上调空间,使用特别国债、央票进行对冲的力度也会比前期有所加大。 哈继铭认为汇率政策也将更多使用。尤其在国际大宗商品高涨的情况下,央行加快人民币升值,是减轻国际传导因素、控制国内通胀的有效紧缩工具。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说,“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在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本币适度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上涨幅度,从长期看,汇率变化会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