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需要开展一场保粮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7:17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周华公报道

  近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部分物价呈现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9月份CPI同比上涨6.2%,而CPI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仍在于食品价格。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其中,粮食上涨6.3%,相应的蛋、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鲜菜等都呈现涨价趋势。这些都表明,“粮价带百价”再次显示出其定律效应。

  因此,要抑制粮价进一步上扬,避免通涨出现,就亟须保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丰收。特别在新的一年经济工作部署在即的时刻,强调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尤显重要。但要完成这样极端重要的任务,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在促进当地工业化时紧紧把握党的十七大强调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保土保粮,开展一场保粮运动,方能有显著的效果。

  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性质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中国流行上千年。这是中国悠久历史不断印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近期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也表明粮食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有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已连续4年获得粮食丰收,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拉动的粮食消费增长,我国的粮食供需缺口仍呈逐步扩大趋势。据《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预计,到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将达到5.5亿吨,未来几年粮食平均每年要增产1000万吨才能满足需求,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有关人士指出,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对于生活不断提高、粮食需求日益旺盛的中国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市场价格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饱暖,也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巨轮能否平稳快速航行。所以,粮食生产的战略性质在今天就更加明显地突出出来。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粮食问题,粮食生产的战略性质也是十分明显的。本次粮食价格的上涨具有全球性质。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据分析,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这就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粮食生产和价格的因素更多更复杂,一旦不能保住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如果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紧张,势必带动国内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有学者认为,如果把粮食进口看作国内粮食供应的一个重要渠道,一旦粮食进口率超过15%,中国就会出现粮食危机。

  所以在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到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

  未来粮食

  需求呈刚性增长

  据中国食品产业网资料显示,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是刚性增长。而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到201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而到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粮食生产能力看,201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01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90—2001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因此,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保土保粮势在必行。

  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今年十一前,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通知特别强调,稳定食品价格,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安定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国土资源部一再强调要保住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之所以有这样的强烈呼声和相应政策,就是因为耕地面积在各地工业化进程中在逐步萎缩。不可否认的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正遭遇多种因素的阻碍。

  据有关方面分析,近几年粮食面积有所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近年虽然中央一再出台惠农政策,粮食又现丰收景象。但一方面,前些年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却是某些地方政府通过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2000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而在粮食需求旺盛的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很多,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01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01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97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虽然这些省份近年也在力保耕地不减,但已经减少的耕地却难以推倒建筑予以复耕。所以,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占地占水和环境污染必然造成粮食减产。另外,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只有认真贯彻

科学发展观,调整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比例关系,加大农业投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而不是采取过去发展工业轻视农业的政策,才能让中央一再强调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精神得以落到实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