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众财产性收入理性增长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01:55 第一财经日报

  “财产性收入”是中共十七大召开以来的一个热门词汇。正因为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除了工资,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为经济学界内的一个普通名词“财产性收入”,也平添了几分时代的色彩。

  本报今天A1版的“第六栏”里,报道了民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样本。从这个样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财产性收入何以能够同劳动性收入一样,成为普通民众财富增长新的重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义,也就在理论之外的现实中,得到了鲜活的体现。

  毫无疑问,让更多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仅是执政者的良善愿望,更是普通劳动者自身梦寐以求的事情。关键在于,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如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仍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在十七大报告提出这一命题之后,很多有识者提出了诸多办法,探讨如何增加民众的财产性收入。不少意见颇富智慧,亦很中肯。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首要的任务在于增加民众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以及房屋、汽车、收藏品等不动产。无财产者,或财产极少者,难以谈及获得财产性收入。

  增加民众的财产,实现强国的同时也藏富于民,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个非常朴实的追求。事实上,在

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之后,从总体上来说,民众也确实真切地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一点,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成就,也成为在今天谈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和基础。

  应当看到,民众财产性收入增长之路不可能一直向上,更可能的情况会是充满了波动性。波动,而不是单线条地前行,不能说是违背了规律,即便是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经济失衡局面被努力改善的条件下,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也难言会顺风顺水。而尽量熨平波动性,具有现实意义。这取决于,实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资本市场与

房地产市场等能否稳定发展,会否大起大落;恶性通货膨胀会否发生,若发生,又能否得到有效遏制;低收入者的财产性收入能否得到明显提高等等。

  在当前阶段,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成绩和问题都很明显。资产价格被一路推高,既是市场发展的成果体现,又无法否认其中暗藏着一定的泡沫。在市场繁荣的背后,隐含着危机。在这些市场中,大起大落的风险一直客观存在。

  这里的要义在于,其一,无论是在虚拟经济市场,还是在楼市等不动产领域,都必须保证民众的财产性投资有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场所。也就是说,游戏规则必须明确而清晰,否则,类似“劫贫济富”的现象便难以杜绝;其二,作为政府管理者,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夯实市场根基,在宏观面上把握好调控方向,以免资产价格大起大落,进而伤害许多参与投资的民众;其三,要防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若虚拟经济狂飙突进,而实体经济却遭创伤,那么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不仅不是民众的福音,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其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在当前阶段,要警惕的还有恶性通货膨胀会否发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食品价格上涨8.6%,创下年内食品类价格涨幅新高。这样的数据,在整个通胀形势依旧严峻的当下,不无警示意义。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众所周知,其对普通民众财富的损害历史上曾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相联系,控制通胀的任务也就显得更为迫切。没有物价的稳定,民众财产的保值都无从谈起,更难提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了。

  在当前阶段,讨论增加财产性收入,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衡,是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一现实不能得到改变,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则反而有可能拉开贫富差距。改善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衡,并非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机会的公平,实现游戏规则的公正,继而在做大整个“

蛋糕”的前提下,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财产,继而实现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目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与整个经济的良好发展相关,也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相关。很多学者建议,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来实现增加财产性收入,道理正在于此。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