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缺油之痛 专家归因价格管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16:5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宏宸 通讯员 黄穗

  解读中国能源战略

  观点

  据专家分析,各地出现“缺油”现象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问题。著名经济人叶檀认为,油荒如野草,一年数次蔓延。但谁是油价上涨的牺牲者?政府、石油企业,还是消费者?

  各方都在指责对方趁火打劫,这说明在市场外衣下的行政管制体制出了大麻烦。

  有专家指出,在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油荒”事件中,其实根本不是我国石油市场油源出现了供不应求,而是我国石油企业本身“人为行为”所致。

  “今年1-9月,能源产品供应形势依然紧张。受成品油资源不足、

国际油价持续冲高、价格批零倒挂、天气多变延误油品运输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前9个月,成品油供应呈现从充足逐步变为偏紧态势。”11月8日在广东省经贸委举行的2007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省经贸委有关处室负责人在通报广东今年前9月的油品供需情况时,如是分析了广东近期出现“缺油”的原因。

  事实上,除了华南地区外,中国的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近期也同时在遭遇“缺油”之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汽柴油紧缺警报频起。这场来势凶猛的“缺油”现象深刻揭示了我国目前正在遭受的能源困局,其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深层次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油荒”?

  广东部分柴油时段性紧缺

  据广东省经贸委介绍,今年以来,广东部分柴油品种供应出现时段性紧缺,今年1-9月,广东成品油消费量快速增长,供应阶段性偏紧。据统计,1~9月份广东全省共消费成品油1582.34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销售汽油602.08万吨,同比增长9%;柴油980.27万吨,同比增长8.8%。

  据省经贸委分析,受成品油资源不足、国际油价持续冲高、价格批零倒挂、天气多变延误油品运输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广东省成品油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3~8月间成品油库存量逐月下降。进入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库存量出现短暂回升,但随着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库存量自“十一”长假后再度逐日下降。随后经多方采取措施,库存量保持在可用10天以上,比5天的警戒线仍有一定的裕量。

  据省经贸委分析,今年1—9月,由于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自今年6月份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10月份更突破了90美元/桶,成品油价格与

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价格批零倒挂也进一步加剧。不断冲高的国际油价给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油品自采和进口带来了困难,对广东省成品油保障供应工作构成了压力,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油品供应偏紧状况。由于经营亏损严重,民营
加油站
存在部分标号(主要是0号柴油)出现断供的情况,供应压力转向两大石油公司的油站。

  省经贸委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加强市场供需及价格监控、积极争取国家计划等有力措施,缓解成品油市场局部地区部分品种供应紧张局面。

  湖南三大原因造成柴油紧缺

  今年10月中旬以来,长沙以及湖南全省各地陆续出现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汽油供应则相对平稳。据有关专家分析称,有三大原因造成柴油紧缺。据悉,造成目前柴油紧缺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据分析,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倒挂日趋严重,一些地方炼油企业、社会炼油厂由于严重亏损,已大幅减产甚至停止生产,导致总体资源投放减少。

  此外,每年的四季度历来是湖南省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的消费旺季,各项工程进入黄金施工期,枯水期电厂发电用油大幅增加,物流和民用消费量逐月上升。量少、需求大,缺口由此更加明显。“每年都是如此,”中石油湖南公司一工作人员称。

  与此同时,湖南省已全面进入枯水季节,湘江长沙段接近历史最低水位。目前千吨级船舶已无法直航进株洲、湘潭、长沙等水运油库码头,大多数船舶需组织过驳。受运输瓶颈运制约,供需矛盾由此愈发凸显。“其实国内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市场普遍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周边很多地方目前都缺柴油,原本相对较平稳的湖南,因之受到影响。”一业内人士表示,湖南柴油价格在中南地区较低,路过的长途客、货车都愿在湖南境内加油,这也进一步加重了0号柴油供应紧张。

  供应压力助长“油荒”?

  分析导致此次“油荒”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自2005年以来,每逢这一时期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不足。以广东来说,每年9月中旬开始的秋收加大了成品油供应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广东地区气候炎热、汽车以及企业的用油增加,都为每年下半年的石油市场带来了不安因素,而近期广东沿海地区的天气晴好,使得建筑用油也大幅增加,休渔期的结束、也在这一期间为成品油供应带来挑战。

  民营油站在这一环节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以及国内成品油批发价都让其苦不堪言。加之面临中海油正计划大规模收编本地油站,导致地理位置不佳以及条件不足的民营油站进退维艰。

  另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成品油进口达到2174万吨,同比降低1%;成品油出口898万吨,同比增长26.2%。专家认为,成品油进口降低、出口增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国部分地区“油荒”的局面。

  石油企业“人为”导致“油荒”

  据专家分析,各地出现“缺油”现象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问题。著名经济人叶檀认为,油荒如野草,一年数次蔓延。但谁是油价上涨的牺牲者?政府、石油企业,还是消费者?各方都在指责对方趁火打劫,这说明在市场外衣下的行政管制体制出了大麻烦。

  有专家指出,在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油荒”事件中,其实根本不是我国石油市场油源出现了供不应求,而是我国石油企业本身“人为行为”所致。国内的石油企业之所以胆敢“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地制造“油荒”,其根源在于市场结构所致。1998年以前,我国实行石油业务的分业经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垄断石油市场少量业务。1998年3月,国务院将原先的分业经营变成混业经营,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获得北方12省份和南方19个省份的石油勘探、生产业务,并同时获得石油进出口经营权,中石油业务不变。

  与此同时,石油垄断巨头们,又步步为营,不仅挤垮了国内非自己地盘的炼油厂,也正在挤垮民营加油站。因而,两大集团通过垄断,获取了超出人们想象的利润。中石油目前已经成为香港资本市场最赚钱的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1422亿元,中石化实现利润超过500亿元。相反,前些日子,全国90家民营油企纷纷屈辱“卖身”外企,无疑印证了民营油企的日渐衰落。

  油荒根本起因是价格管制

  也有专家指出,这次油荒的根本起因是价格管制,和垄断是否关系不大。很简单,即使没有行政垄断,只要还存在价格管制,就没人肯向市场供应商品。为什么要价格管制?其中一个理由是怕企业乱开价,他们会暴利,而消费者受损。

  据专家分析,事实上,消费者并未必真能从价格管制中受益。而在国际油价看涨时候,对国内油价的管制,无疑是使石油供货商成本增加。故此,供货商减少国内市场的供给,增加对外销售,这是他们应对价格管制的策略。事实上,价格管制并不能使价格真正降低下来,达到他们想要的水准。这次油荒事件,就是一个警示。表面上是4元多一升的油价,限量且限时供应,你要跑几个加油站,你要排队几个小时,你要想方设法在人相对少的时候出去寻觅,你付出的还止这个价格吗?管制不能达到目的,应该放开价格。放开价格,从公平角度上来说,是要消除行政上的垄断。否则,只放开价格,虽然可以解决排队问题,但是这种行政上的垄断会使价格超过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受益的是垄断者,受损的是消费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