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冻结银行资金1800亿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4:11 金融时报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将面临考验 记者 李文龙 周末,央行宣布将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的调整将使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突破近年来的历史最高,执行13.5%的标准,央行为此指出,此次上调目的在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表明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进行调控的决心和力度的加大。 面对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等银行的资金压力和流动性管理将面临更大难度。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顺差1857亿美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趋势尚未根本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加大。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4.1%,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各季平均同比涨幅逐季扩大,分别为2.7%、3.6%和6.1%。 专家预测,到年末各大中小银行新增贷款可能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各商业银行新增本外币贷款同比多增58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92.2%。专家表示,三季度各项贷款增长明显偏快所带来的信贷风险不能不引起警惕。 对于自今年5月以来持续高企的银行信贷,央行再次严令:“中外资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环境变化,合理控制信贷规模,处理好同业竞争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系,确保贷款合理适度均衡投放,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显然,当前越来越逼近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已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尽管今年以来政策频出,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对流动性调控的形势依然严峻。10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也要求“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至历史新高预示着调控的力度将会升级。 年初以来,央行已先后9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且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屡次打出了调控的“组合拳”,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为对冲流动性增加,央行在保持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定向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和频率。第三季度,央行已连续三个月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累计定向发行央行票据3530亿元,在回收流动性的同时,对信贷增长较快的金融机构发出警示。 今年特别国债的登场则提供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组合的“新型武器”,为控制流动性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和灵活性。目前,财政部已向市场发行了1380亿元特别国债,直接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央行手中已经握有6000亿元规模的特别国债,目前为止只进行了100亿元的以特别国债作抵押的正回购操作。 随着调控形势的严峻和通胀压力的加大,央行表示将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这意味着,央行会将手中的特别国债逐步卖出,而交易形式是回购还是现券买卖,则会根据即时的市场变化灵活而定。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面向市场发行的特别国债期限均在10年以上,央行票据和定向央行票据的期限多为1年期和3年期,而央行用特别国债正回购的期限则是182天,这种长短期限的搭配使得各种政策的效果更加灵活有效,在流动性的控制上做到张弛有度。 此外,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造成当前国内流动性总体偏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从深层次看则与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密切相关。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好当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向“好质量”和“优结构”转变。 实际上,今年以来为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国家已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前瞻性地出台了多项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对冲“双顺差”形成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被动投放的压力,国家在外贸、利用外资和外汇管理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政策。 但专家指出,我国贸易顺差的形成是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和加工制造重心加速向我国转移的结果,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表明我国未来时期的宏观调控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各项政策形成合力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统计显示,第三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有所回落,投向房地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占比也已有所下降。随着经济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提高,着力增加收入和提高消费倾向的各项政策也正在逐步发挥效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