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瞭望》文章:大国财政的新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1日 19:47 《瞭望》

  要坚决防止认识误区,如在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又有大量增收的形势下,有抹平赤字、停发国债的呼声,也有“流动性过剩”即“钱多得用不了”的观念在流行。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多。因此,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最低点的10.3%,回升到2006年的18.5%。 中国财政收入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

  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如此强劲?概括地讲,主要是改革开放前期约20年减税让利、“放水养鱼”等“解放生产力”的努力进入了“收获期”的表现,既属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落到过低状态后的一种恢复性增长,也得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撑。具体分析,这种收入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增加税种、提高税率,而主要得益于二、三产业的强大贡献,进口环节税收的大量增长,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的较快提高,以及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的不断挖潜等等因素。

  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国家办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些大事。十六大以来,利用财税优势,我国重点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了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的关键时期,通过强大的财政积极健康地支持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正在成为新时期民族复兴宏伟目标下大国财政的新任务: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元经济”体,为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在广阔的农村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合理的城镇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投入巨大数量财力。

  ——我国的区域间差异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扩大,亟须通过合理的统筹协调来有效地贯彻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也需要为数可观的财力。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有众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亟待增加供给。如实行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发展城镇住房基本保障制度,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等等任务,无不需要大量资金。

  ——我国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创新型国家之路。而当前我们仍然是处于资金制约之下的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状态。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构建、健全的过程之中,还应继续瞻前顾后适当充实战略性的

社保基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高峰、填补转轨成本。

  ——我国国防和必要的重点建设,仍需可观的资金支持。

  面对这些任务,我们要坚决防止已经和可能产生的认识误区。比如,在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又有大量增收的形势下,已有抹平赤字、停发国债的呼声。也有“流动性过剩”即“钱多得用不了”的观念在流行。前者的政策含义是可以用简单的总量方式实行收缩;后者的行为逻辑则往往表现为,政府主体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类项目。其错误都在于,没有能够全面把握宏观形势特点和总量调节与结构优化的结合。

  应当清醒认识到,收入丰裕的时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财政支出的刚性又十分明显,加之在未来发展建设对财力需要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完全取消赤字和停发国债的建议并不合理。其实,只要适当整合财力着力优化结构,真正加强了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就是提供了有效供给,不会恶化而会优化总供需均衡状态,不会形成“过热”风险,而且还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因此,下一阶段的我国财政政策,可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继续有所降低,而不一下抹平和停发。把这部分可用财力和超收收入、以及明年将实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可集中的国有资本收益,作统筹协调,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结构,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应继续酌情积极运用特别国债手段,置换超额

外汇储备以间接或直接地收敛流动性。

  同时,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运用增收财力和其他可用财力着重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和“短线”领域,具有在“矛盾凸显期”改进民生、消解矛盾和在“黄金发展期”维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大意义。此外,也应适当拨出部分增收财力形成中央预算调节稳定基金,准备以丰补歉和应对不时之需。

  再有,还应运用部分财力支持深化改革和“花钱买机制、建机制”。比如,积极稳妥筹备、在时机成熟时推进“大部门归口”的机构改革,需要安排一次性人员分流、安置的经费。又如,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应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原则,充实公检法系统公用经费,矫治公权力扭曲。同时,加强法官、检察官、警官培训,加强权力制衡的监察机构所需经费。再如,“乡财县管”、“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改革在推进到综合改革、减少地方行政层级时,需要一次性安排的经费支出等等。(贾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