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街扩容 补缺全国性统一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1:15 财经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韩雪

  北京金融街由街改区,面积扩张只是表象,功能提升才是根本,北京市在功能定位上将其升级为国家级的金融管理中心

  如果在中国要找一个所谓的寸土寸金的地方,大概就是在北京的金融街了。这块距天安门不到三公里,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区域上,每平方米一年要贡献8万至10万元的税收。自2006年北京确定了“金融立市”策略以来,几近满负荷运转的金融街扩容已经箭在弦上。更有专家认为,对于一个在硬件和机构已经日趋完备的金融区域,一个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才能使这一国家级的金融管理中心趋于完善。

  扩张:金融街由街变区

  “北京市政府已经批准了金融街拓展方案,以原金融街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为基础,向东、西、南拓展约1.41平方公里,将核心区拓展到2.59平方公里。我们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扩区工作。”北京市西城区区长张建东在11月5日举行的北京金融街发展及京港金融合作交流会上向记者透露。

  经过几年的发展,金融街汇集了140家企业,其中,有60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还有80家中央直属企业总部,这些机构令不到两平方公里的金融街几近“满负荷运转”。

  张建东表示,未来金融街在功能定位上,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金融产业的功能区,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标准制定、信息平台等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在金融街核心区的周边,划定了两片政策辐射区,来完善和补充金融产业区的功能;吸纳实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有效控制土地资源用于满足金融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功伟亦表示,金融街扩展的大体位置应该是在金融街西二环路西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金融街实现税收77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23.7%,占全市金融业税收总额的72.1%。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给金融街算了一笔账:金融街的税收超过了重庆和云南的税收总和。

  愿景:建立统一场外市场

  在北京金融街发展及京港金融合作交流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呼吁,应该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场外市场,并落户于金融街。

  贺强强调,金融街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缺市场。“如果把我们的金融街跟美国的华尔街相比,我认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华尔街有一个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而金融街没有。”

  贺强谈到,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场内市场的多层次,在沪深两市交易所推出了主板以后推出中小板,今后还要推出创业板,但这远远不够,多层次市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真正建立起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包括纽约交易所,它是世界最大的场内交易市场,挂牌的公司有几千家,不可能无限扩张,而真正容量很大的是场外市场。

  在谈及如何建立场外市场,贺强称,我们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大量的场外市场,包括法人股交易的STAQ、NET市场,而且全国还有29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场外市场地方色彩浓厚,地方保护主义强,管理分散,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场外市场全部关闭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很多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不断发展场内市场的同时,应该把建立场外市场提到议事日程上。统一的场外市场如果设在首都,可能有效地降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而且设在首都,以往有承办的经验,因为以前北京开办过市场,两个法人股市场,还开过北京商品交易所。这个市场设在北京,有利于全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我国现在仅有两家交易所,都设在南方,北方缺乏像样的实体资本市场。

  贺强认为,金融街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最好的选择。第一,设在金融街有利于监管机构与市场的统一,防止监管与市场的脱节,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一行三会”(指中央银行、

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都在金融街上,而重要的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全在外地,容易造成管理脱节。所以把监管机构跟市场建在同一个区域,有利于监管者随时随地的了解市场,随时随地监管,才能管得住、管得好。第二,金融街各大金融机构云集,不缺市场的交易主体,而且金融街的市场交易主体非常规范,具有较强的实力。第三,金融街金融人才汇集,金融街强大的凝聚力可以为市场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第四,金融街与金融有关的软硬件设施完备,可以为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别是这次金融街推出了拓展计划,变金融街为金融区,这样就为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贺强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建立场外市场还要完善政策法规、场外市场监管、交易规格设计等问题。

  “在金融街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是水到渠成,只欠东风——欠政策的东风。”

  应变:完善软环境

  自从北京去年明确“金融立市”策略以来,聚集着中央金融决策及监管机构、主要中外资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街获得了外界更多关注。在是次交流会上,有关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就金融街存在的高管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吸引金融人才、金融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据《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披露,上海将率先探索对注册在浦东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优化税收征收机制,使其收入水平与香港、新加坡等成熟金融中心城市接轨。据悉,香港

个人所得税最多仅为15%。

  对于上述两个城市,北京市仍存在差距。

  “我每年都会得到一个纳税的奖牌,从个人来讲我感到很荣耀,但是对于很多同事来讲,相比香港的税收,以及上海税收的奖励制度,在北京的收入吸引力就明显下降。”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蔡金勇在谈到北京市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时说。“吸引高质量的金融人才,才是金融街成功的根本。”蔡金勇说。

  加拿大皇家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行长陈林龙说:“加皇在香港有三类机构,包括资本市场、

理财业务等,两地如何进行互动,税收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街的建设不完全是想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开会开出来的,一定是要精心的策划,一定是有务实的客观分析,同时有应变的思维。”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表示。他举例说,在金融界里,秘书顶半个大管家,秘书队伍的英文水平、对基本金融知识的理解、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安排、对客户有序语言的回答,这些细节都是很重要的东西,但不能一日而成。

  “在香港,从金钟一路走到中环,两边环境都非常好,穿着西装夏天从金钟走到中环都不会出汗。香港各个大厦都是私人的物业,依然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一点是我们政府应该参考的,利用自己的协调能力实现环境的优化,为在这里办公的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香港交易所北京首席代表任光明说。

  李一亦表示,在伦敦、纽约、香港,路边一些小的咖啡厅里面都有一些关于金融的杂志,在香港的兰桂坊,很多交易员晚上都会聚集到那儿。那些地方的信息非常有意义,是个性化的,对大家很有启示。类似这样小的咖啡馆,包括一些人文的东西都很有意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