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用夏:中国钢企缘何年年挨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白用夏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10月30日表示,国际铁矿石市场总体供求基本平衡,不会供不应求。

    然而,自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涨幅惊人,自2004年至2007年,累计涨幅竟高达165%。

    一般而言,价格上涨的背后,理应是供不应求。但铁矿石的价格却涨得有些离奇: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总量达15.8亿吨以上,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生铁产量为8.7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4亿吨,市场基本上达到平衡状态;不仅如此,自2003年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增加100亿吨,增加6.7%;储量基础增加400亿吨,增加12%,且尚有较大增长潜力。

    由于中国境内缺乏富铁矿,对海外矿石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几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

    在供应充足的市场上,手握大额订单的大主顾,理应可左右市场局势。可现实却是这个大主顾在店家的利刃前步步后退、一败再败,三番两次被宰得血肉模糊,这实在是太不合逻辑了。

    个中原因自然很多。首先,铁矿石供应市场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巨头”的供应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8%,并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现有的稳产富铁矿,凭借手中的资源、市场垄断地位,他们掌握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

    其次,是内需压不下。尽管政府多次下决心控制经济过热,整顿房地产市场,但效果并不显著。

    最重要的,面对高度垄断的供货商,中国钢铁企业却是一盘散沙,缺乏整合。尽管中钢协和五矿协会多次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力图控制铁矿石进口商数量,提高其竞争力,但这些措施多执行不力。至今,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仍有112家之多,心多则力不齐。

    尤为火上浇油的是,2005年和今年,国内进口商都采用了突击进口、大量囤积压港的手法,一方面拉高国际价格,一方面人为制造国内供应紧张,以牟取囤货居奇的暴利,这种做法无疑人为夸大和扭曲了中国国内铁矿石的需求缺口,令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话语权上更趋微弱。

    针对这种反常、不利态势,有关方面习惯于采取进口商协调、划定“底线”和在谈判中讨价还价等手段,但效果显然不佳。从几年的现实不难看出,这些谈判技巧充其量只能调节涨价幅度,却无力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说,国际铁矿石巨头们的“高价甩卖”事实上等于在榨取中国血汗,那么中国某些部门、企业的不当做法,则不啻为这些贪婪的蚊子袒露出自己的脊背。要想扭转这一趋势,亟待采取综合应对措施:对内,加强钢铁企业和进口商的整合,减少内耗;鼓励、扶持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大型铁矿山,自己掌握铁矿石的命脉。 《新京报》

白用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