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券商 在渐进中火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3:58 新京报
基金券商 在渐进中火起来

2004年4月1日,对百亿基金的出现及新发基金限量发行提出质疑并进行报道。
基金券商 在渐进中火起来

2006年4月13日,针对央行允许银行、基金、保险机构对外投资的热点进行报道。
基金券商 在渐进中火起来

2006年3月30日,针对证监会整治五高危券商的报道。

  2007年的第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而2004年开始的时候,这个数字可以以千亿计。四年来,证券公司也从全行业亏损,发展到全行业营业收入过千亿。短短的四年,中国资本市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得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面貌焕然一新?本报作为历史见证者之一,为读者忠实记录了不少其中的故事,借此机会也拿来与大家一起回忆。

  ★ 基金 ★

  四年前迎来第一春

  2001年华安基金设立了中国市场第一个开放式基金之后,各家基金公司热情高涨。投资者也对开放式基金抱有极大的热情,直接的结果是2003年底到2004年初,国内出现了第一批规模超过百亿的基金。海富通、中信等基金是其中的代表。

  第一批百亿基金面市的时候,恰逢《新京报》成立不久。此时也是投资者与开放式基金的第一次蜜月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放式基金行业出现了第一次限量认购。但百亿基金的出现与当时的市场流动性环境并不契合,时任经济部记者的盛岚报道并首先质疑了这一幕。

  果然,随后的形势急转直下。春天还没过完的基金行业马上面临严冬的到来。2005年6月中旬,沪指最低探至998点,虽然基金公司和券商极力唱多,但是愿意将自己的钱投进股市以及与股市管理的基金当中的人仍然少之有少。到了2005年下半年,这些百亿基金的规模多数已经只剩下三十亿到四十亿元的资产规模,但在当时的市场上,仍算大规模基金。

  在当年下半年的一次采访中,一家基金公司对东直门一家证券营业部的营销人员说,如果新基金能卖到8亿,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卖出10亿,就算好成绩。当时基金公司对于新发基金的规模的要求,仅仅是8亿-10亿元规模。

  与股票基金的冷淡相比,2005年低风险基金的火爆是随后的市场难以想象的。投资者对于低风险产品的偏好也直接导致了中短债基金的诞生。博时6号是当年第一个这样的产品,这类基金界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之间,是一种类货币基金的品种,2005年当时测算的年化收益率,仅比当时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好一点,也就是超过2%。

  2007年的投资者很难理解这样的产品怎么会有吸引力。但就是这类产品,使得开放式基金的募集规模再度出现百亿记录。2005年下半年易方达和中信发行的两只中短债基金双双过百亿。这在随后的2006年和2007年的低风险基金看来,几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2007年年中,不少当时发行的中短债基金终于受不住份额下降的煎熬,开始转型为强债基金。

  2005年还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是银行系基金的建立。很对人评说,银行几乎垄断了基金销售的渠道,现在又亲自下场跟基金公司“比武”,这是一个好现象吗?本报也忠实报道了这一过程。不过随后,轰轰烈烈的牛市使这些事情从事后看起来都不那么起眼了。

  牛市带来黄金时代

  2005开始的

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年底带来了A股市场的全面启动。此时虽然沪指重新回到1200点以上,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下一年会再涨一个1200点。

  基金的黄金时代就这么到来了。几乎是一夜之间,买基金不再是什么难事。基金规模一再膨胀,由于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掌握了流通市值的最大单一部分,200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涨指数不涨个股的指数飙升,不涨个股自然不是什么股票都不涨,而是上涨的绝大部分是蓝筹,而且筹码都集中在基金手中,从散户来看,自然是涨指数不赚钱了。

  从熊市转过来的中国投资者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在赛程刚开始的时候,多数人就抛掉了自己的接力棒。某基金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对记者说,他们的客户里,只有不到10%的人从一开始持有到年底。

  于是2006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指数涨了,散户没赚到钱;基金年回报超过120%,却只有少数人跑完了全程。

  但错过行情的人在随后还有补救的机会。因为2007年再次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前9个月,股票基金的回报就超过了2006年全年。基金行业的规模也得到了急速膨胀,2003年股票基金18%的平均收益率就能引来百亿基金,那么120%呢?赚钱效应是无可替代的。整个2007年看上去更像2005年在逻辑上的反演。2005年卖不出基金,但2007年基金公司不得不借鉴一种股票发行的办法:比例配售。最先使用这一方法的基金公司没有得到褒扬就被淹没在后继者的海洋里。

  当时一名基金高管说,百姓也不乐意了,花很多钱只能认购到很少的基金。其实基金公司也不乐意,同样规模的基金带来的客户是原先的好几倍,客服做不过来不说,客户的忠诚度也低。于是比例配售很快发展成“末日比例配售”,不过随即,人民群众一天买光新基金的做法使这种改变成了徒劳。

  ★ 券商 ★

  后发先至优质券商爆发

  如果说2004到2005年的基金还有低风险产品可以一博的话,这个阶段的券商可谓勒紧裤带在过日子。2004年的证券行业亏损自不必说,就是在2005年,全行业整体仍然大幅亏损,虽说此时盈亏的券商数量各占半边。

  但行业的不景气到复苏,也是行业整和的最佳时机。一批问题券商,如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都被清算,营业部被其他券商托管,这也造就了行业并购的一次极好机会。如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都在这时获得了不少新的营业部。

  但优质券商的爆发,已经到了2007年。因为券商的传统收入结构中,手续费收入还是最大的一部分。市场交投越活跃,券商的报表上自然也盆满钵溢。

  本报记者 吴敏

  经典语录

  “不准砸盘”———2005年6月,股市信心跌至最低点,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在第二十九次基金业联席会议上说。

  “坚定买入,坚定持有”———2006年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被发现,银河证券基金业分析师胡立峰在向记者描述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策略时说。

  “QDII不只对提升海外投资有好处,也会给国内投资理念带来积极的变化”———2007年基金公司开始发行QDII产品,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在阐述为什么要坚持海外投资“以我为主”时说。

  ”危难之际,剩者为王”———2003年券商全行业陷入低谷,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在一次行业峰会上大发感慨。

  “经过三年的总和治理,原有券商的三分之一被关闭”———2007年9月,在券商综合治理显示出初步成效之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一次论坛上说。

  数据

  ●2001年9月21日,华安基金设立了中国市场第1个开放式基金。

  ●2004年3月12日,海富通收益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宣告正式成立,设立募集期共募集逾130亿份,成为首只超百亿的基金。

  ●2004年10月14日,南方基金公司发行的南方积极配置首次利用深交所LOF平台发行,其35.36亿元的首发规模创下了2004年下半年以来基金发行的新高。

  ●2005年2月23日,上证50ETF在上证所上市交易并开展申购、赎回业务。

  ●2005年8月31日,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6年7月20日,首只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2号基金以超越53亿元的规模结束首发。

  ●2006年11月,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式成立,募集金额为1.97亿美元。

  ●2007年3月,基金行业出现比例配售,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成为第一个实现比例配售的基金。

  ●2007年8月,封闭式基金在沉寂5年之后再度以创新封闭式基金的形式出现,国投瑞银和大成基金分别推出。

  2007年9月,基金管理公司推出股票权益类QDII产品,南方国际配置基金推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